翠墨、小螺、入畫分別是探春、寶琴、惜春的丫鬟,三人的故事均有代表性。翠墨雖在第二十九回上場,但直到六十回,第二次上場時,才看出她的個性。
那時探春剛處理完自己母親與幾個小女伶打鬧的事,身邊的艾官(小女伶之一)就告訴她都是夏老婆子不對,喜歡造謠生事。翠墨在旁聽了,立即偷偷轉告夏婆子的外孫女蟬姐,說有人在探春面前告了她外婆一狀。這蟬姐二話不說,立刻趕去通知她外婆,夏婆子一聽,又急又氣,巴不得前往探春處訴苦,並與艾官對質。
從這樣一件小事中,明顯看出翠墨是傳話的人,雖然是好意,但很容易造成雙方的嫌隙。幸好主子探春是個明白人,無論是先前艾官的告狀或事後夏婆子的分辨,都沒有影響她對母親趙姨娘事件的判斷。
小螺則是一個可愛的角色,一如她的主子薛寶琴天真爛漫。第五十回薛寶琴踏雪尋梅,在妙玉處討了紅梅回來,身後幫忙擎著梅枝、梅瓶的就是她。到了六十二回,寶玉生日,湘雲喝酒吃鴨頭,笑稱此鴨頭非彼丫頭,引得幾個丫頭抗議起來,說湘雲拿她們取笑,該罰酒一杯,這裡面就有小螺。
和賈府其他丫鬟相比,小螺因主子是客,逗留時間不長,自然也就少了許多人際關係的糾結與摩擦。
入畫最令人同情的戲是在第七十四回。那時王熙鳳正抄檢大觀園,查到惜春屋裡時,發現入畫的箱子裡竟藏有銀兩與男人衣物,一問之下,才知是她親哥哥交予她保管的。
此事不僅嚴重打擊惜春的名譽,且使入畫愧對惜春。照王熙鳳的說法,東西既不是偷的,丫鬟又是初犯,應可以原諒,只需嚴懲轉交的人即可。但狠了心的惜春竟完全不顧主僕之情,硬要將入畫攆了去,即使嫂嫂尤氏出面代為求情也碰了個大釘子,兩人甚至因此鬧翻。入畫最終還是含悲離去。
外籍學生雖對多嘴的翠墨、可愛的小螺印象不深,但他們一致認為入畫的離去反而是一條生路,總比老死在賈府,永遠做下人好太多。何況惜春既已無情在先,又何必依戀這樣的主子?
透過改琦所繪,除了再次對賈府中的邊緣角色予以無限關注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對人性莫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