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懶的人,會損失福德。
精進的人,能增長功德。
偷懶的人難以修福積德,反而會損失福德。俗語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若這一生偷懶,連與生俱來的福德都會折損,但無福之人可藉「修福積德」來改命,「了凡四訓」即是例子。
財富、聰明智慧和健康長壽都是有定數的,是因緣果報,想改變命運,唯有精進地「修福積德」。施財是因,得財富是果;法布施是因,得聰明智慧;不殺生、素食等無畏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
「功德」則要靠修戒定慧。把戒修好,得到的果是定。定,能生智慧,這叫德。修行,是內省的功夫。《六祖壇經》云:「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方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可見功德要往內修。
星雲大師說:「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克己,福生於儉樸,命生於和暢。」他解釋說「道」在寂靜的世界裡,身心安靜下來,道就會浮現。「德」是對自我的要求,是自我健全、自我圓滿。「福」在日常生活的勤儉樸素裡,才能長養自己的福報。「命」必須和暢,除了氣要和,心要和,人性也要和暢,才能處處暢通,暢達,命自然存在。
佛教講「四大本空」、「借假修真」,人在世間一定要有「命」,有了色身,性命才能依附,所以「地水火風」這四大所組成的色身雖是會分解的假象,但是卻可以讓法身依附而在世間修行,所以讓「命」和暢是修行的要務之一。
故而修行要精進,才能成就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