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38座公路教堂 每年百萬人造訪

觀珣 |2011.11.11
836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公路教堂」是德國特殊的景觀,被譽為心靈充電站,讓駕駛人歇息紓解旅途疲憊,獲得福音滋養後再上路。目前,德國有三十八座公路教堂,估計每年有上百萬人次造訪受益。

公路教堂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紀時,朝聖者和旅客向沿途的十字架和禮拜堂禱告。德國首座公路教堂是一九五八年建立的「守護旅客」(Protection of Travelers)天主教教堂,原本每周開放一次,之後有愈來愈多駕駛人造訪,目前該教堂已裝上自動門,並全年開放。

教堂神父Wolfram Hoyer表示,德國的高速公路以沒有行車速限聞名,但舟車勞頓的疲憊,讓駕駛人需要找個地方片刻休息,獲得信仰與身心靈的休息後再上路,因此公路教堂發揮了「心靈充電站」的功能。

位於紐倫堡的「道路之光」教堂,是Anna Isabell Strohofer的雙親為紀念車禍喪生的舅舅,於十年前建立的,目前全家人皆在此服事,信仰也因此更加虔敬。

從韋爾貝林(Werbellin)的公路教堂留言本內容顯示,不只基督徒、天主教徒,還有猶太教徒、穆斯林和無神論者,也曾到訪公路教堂作禱告或默想,並寫下對神的感謝,如「感謝●你,保守我在五千公里的回家路途上,平安無礙。」

另外,備受矚目的聖克里斯多福高速公路教堂,位於巴登巴登(Baden Baden)郊區,是一九七○年代仿金字塔造型的建築物,其淺色透明的外觀給人寧靜祥和的感覺,吸引眾多駕駛人參觀稱頌。

與公路教堂合作的基督徒保險業者Guenter Lehner表示,有愈來愈多德國民眾不喜歡參加主日崇拜,一般教會會眾也逐漸減少,但公路教堂卻受到歡迎,成為另類的禮拜方式,值得教界探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