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曲傳奇,李泰祥

顏艾琳 |2011.11.11
1039觀看次
字級

一九四一年出生,台東縣阿美族部落的音樂大師李泰祥,一直以來是文藝青年最難忘的聲音,他跟胡德夫、張惠妹同樣來自台東卑南,但在音樂上的出身非常不同,李泰祥是正統音樂科班的血統;藝專音樂班畢業、曾擔任台北市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省立交響樂團指揮等,創作題材多元豐富,從管弦樂、音樂劇、實驗音樂、民歌……都有他動人心弦的作品留下。而當初他以新詩入歌,更引發一九八○年代文學音樂的風潮,形成這個「鐵三角」是,鄭愁予的詩、李泰祥的譜曲、齊豫的歌聲,可說一頁華文音樂最耐聽的樂章。

李泰祥收過幾個女弟子:唐曉詩、錢懷琪、許景淳、齊豫等,聽者對每位演唱者的風格,都各有擁戴的理由,而齊豫以她波希米亞的氣質、縹緲輕揚的天籟氣音,唱紅最多李大師的作品,她的粉絲遍布華人界,演唱會幾乎場場爆滿。李泰祥的弟子中,齊豫所發行的專輯作品也最多,但若以文學氣質濃厚,歌詞全出自重量級詩人,如鄭愁予、羅門、席慕蓉、李格弟(夏宇、童大龍)、陳克華等加以譜曲,並聽得出李泰祥刻意轉型的一張專輯,就屬獲金鼎獎最佳專輯的《有一個人》了。

古典音樂出身的李泰祥,早期偏愛氣勢略微磅礡、編制較複雜的管弦樂,而這張專輯不知是否受到日本喜多郎的影響,他初次用了電子合成樂來編曲,製造出簡單而又深邃的空靈之感。尤其是鄭愁予寫的〈雨絲〉,整首樂器簡約到只有鋼琴,卻將牛郎織女的淒美情節,以鋼琴如泣如訴的水音弦樂,和著齊豫的吟唱,變成中國情人節最具代表的「節歌」了。這首〈雨絲〉傳唱的是如此溫柔的遺憾:

我們底戀啊,像雨絲,
在星斗與星斗間的路上,
我們底車輿是無聲的。
曾嬉戲於透明的大森林,
曾濯足於無水的小溪,
那是,擠滿著蓮葉燈的河床啊,
是有牽牛和鵲橋的故事
遺落在那裡的……
遺落在那裡的
我們底戀啊,像雨絲,
斜斜地,斜斜地織成淡的記憶。
而是否淡的記憶
就永留於星斗之間呢?
如今已是摔碎的珍珠
流滿人世了……

牛郎織女的苦戀,就像七夕夜裡常會下的雨,只是剎那的美感跟浪漫,無法長存;兩人的相思情淚又如雨水般垂落,將天上人間都濡濕了,讓人心生淒美之感。詩境敘述轉接為第一人稱,詩人假借牛郎織女的故事,轉喻「我們/自己」的戀情,想起兩人從前的過往,就像分開之前的牛郎織女一樣幸福,但如今伊人何在?只留我一人在七夕想起,這樣的聚散離合,怎麼跟天上的星子一樣遙遠而悲情呢?那麼就寄情於星空,把這份珍藏內心的情思,像美麗的雨點灑落人間,不復還珍珠般的完整晶瑩。

齊豫固然將這首詩樂,唱得婉轉動聽,但李泰祥高亢、清朗唱的〈一條日光大道〉,那歡樂、鼓舞的節奏,亦可一掃人心的陰霾。還沒患帕金森氏症之前的他,歌喉可是達到男聲極限的High C呢!我有幸在二○○七年,擔任李泰祥跟芝山國小的詩樂演出計畫,前製策畫兼音樂會主持人,發現當時患病逾二十年的他,就算跟小孩子合作,仍親自譜新曲、到現場指揮合唱團跟樂團,一點也不馬虎。這些年李大師仍陸續有身體不適、住院的情況,但他仍對關心的人說:「我還是跟嬰兒、少年一般,感覺智慧未開。我所知所做的只是一點點,離完美還很早。」輪椅上七十歲的李泰祥,以他的音樂繼續向世界飛翔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