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屆蔡瑞月舞蹈節 關懷大自然

郭士榛 |2011.10.27
92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今年邁入第六年的蔡瑞月舞蹈節,依然以關懷大自然為主題,表達對賴以維生的土地及家園最深刻的省思,希望透過舞蹈表演,共同深思人與土地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蔡瑞月舞蹈節」十一月四至七日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玫瑰古蹟」演出,今年邀集日本現代舞大師折田克子、美國埃立歐‧波瑪爾舞團、澳洲現代舞先驅伊莉莎白‧陶曼參加,並首演蔡瑞月二○○○年重建的兩支舞作。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蕭渥廷指出,第六屆蔡瑞月舞蹈節主題「像山一樣思考」,是要突顯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也為現代社會深陷過度開發、追求GDP成長的惡性競賽示警。蕭渥廷指出,在這次舞蹈節中,台灣節目是首演蔡瑞月於二○○○年親自重編的〈咱愛咱台灣〉、〈杯底不倘飼金魚〉兩支舞作。蕭渥廷說:「在〈咱愛咱台灣〉中,可以看見台灣的山水;〈杯底不倘飼金魚〉帶有豪放喝酒奔放的精神,讓人放鬆得到解放。」

「『地熱』代表的是自然,『自熱』代表我們內在的熱情。地熱與自熱這兩個字的發音都是『zinetsu』,呈現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密不可分,必須在與自然和平共存的狀況下,憑藉著由內散發的熱情去決定人們的生活形式,才可能擁有真正的生存居所。」日本舞大師折田克子在排練時遇上日本大地震,大家原以為只是像平常一樣的搖晃,可是最後舞者被劇烈震動而嚇得逃命,折田克子也為地震後的核災影響周邊海域而覺遺憾,因而創作出〈生存的居所—地熱自熱〉。折田說:「大自然是非常有力量的,對自然災害本身,人類無能為力,但可怕的是人為災害,存活下來的人,必須要更勇敢的面對命運。」

長年關注生態議題的澳洲現代舞創作家陶曼,今年則帶來兩支舞作,透露她與土地共生的信念。蕭渥廷表示,其中獨舞〈絲蛾〉採用的道具非常大,蛾展翅在大自然中非常的美,可惜受到汙染後,蛾倒地慢慢死亡,令人不捨;〈心撼〉則是陶曼在目睹日本大震帶來海嘯、核災後,更迫切想呼籲人類對自然的尊重。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今年獲得美國黑人人權舞蹈家埃立歐‧波瑪爾的獨家授權,首度在台灣演出一九六六年在紐約公演的〈Blues For The Jungle〉。蕭渥廷指出,這齣舞作共分五段落,內容是描述非洲人被賣至美國做奴隸的悲慘過程,舞作中可以感觸到舞者身體中靈魂在滴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