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照片】 蘇州河畔

符芝瑛 |2011.10.25
1239觀看次
字級

舊時上海有「滬上八景」之說:海天旭日、黃浦秋濤、龍華晚鐘、吳淞煙雨、石樑秋月、野渡蒹葭、鳳樓遠眺、江皋霽雪。「吳淞煙雨」,指的就是蘇州河。

蘇州河原名吳淞江,在外白渡橋匯入黃浦江,在租界時期,外國僑民常常從這裡搭乘船去蘇州,所以蘇州河的名字應運而生。對於老上海人來說,蘇州河不僅僅是一個地名。這一條河分隔了繁華的十里洋場和瑣碎不堪的弄堂。

「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傳說、故事、記憶、還有所有的垃圾,都堆積在這裡,使它成為一條最髒的河。可是還是有許多人在這裡,他們靠這條河流生活,許多人在這裡度過他們的一生……」這是電影《蘇州河》的開場白,想要在短時間裡了解上海,真的應該到蘇州河邊走一走。

全長五十三公里的蘇州河,一般概念中被分為東段和西段。過去,西藏路以東兩岸都在租界內,西藏路以西是華區。西段的南岸在租界擴張之後也畫進租界,北岸,即所謂的閘北是華區,中國最早的工業幾乎都發源於此。

沿河兩岸的建築曾是這段歷史的記錄。

坐落於四川路橋北的郵政局大樓(上海郵政博物館)便是這些建築中較為突出的一座。大樓建成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八層高的塔樓雄偉而不呆滯,頂部為巴洛克風格的裝飾亭,原有天使群雕和兩組主題雕像,配以大樓兩側的科林斯柱,端莊秀麗。

近年來,上海政府大力整治,工廠慢慢已經遷出了蘇州河地區。許多畫家、藝術家看上了這些空曠的廠房,將它們租下當作工作室、畫廊等,被賦予了獨特的文藝氣息。M50創意園便是其中的代表。

蜿蜒綿長的蘇州河水,恰似緩慢搏動的歷史脈絡,目睹著上海這座東方明珠的變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