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現代生死學」導覽(八)現代生死學之未來開展

慧開法師 |2011.10.23
1818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生死學的研究在國內萌芽至今尚不滿十五年,正處於方興未艾之階段。一方面,作為科際整合的現代生死學的學科主體性仍然在建構當中,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大眾對於全面而完整的生死教育、人性化的生死關懷與生死服務之需求日益殷切,因此,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之課程規畫與教學設計,除了強調本土生死學理之扎根與建構等基礎研究外,也著重於理論與相關實務面向的整合工作。

綜合以上所論,根據傅偉勳教授最初的規畫理念,以及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過去十四年所累積的教學經驗與研究心得,為現代生死學的本土進路,釐定出以下五個發展課題與方向:

1.生死哲學與生死文化之課題:心性體認本位之生死哲理探索與本土生死禮俗文化之研究。推動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死哲理與生死禮俗文化之研究,包括儒、釋、道三家心性體認本位之生死觀與生死智慧,以及「冠、婚、喪、祭」等禮俗之傳統學理探究、民俗儀式遷變及其現代化之可能開展。

2.生死關懷之課題:包括安寧療護、臨終關懷、悲傷輔導,乃至自殺防治、老年身心安頓等之學理探討與臨床實務推廣。結合醫護、心理諮商、社工與宗教靈性關懷領域之臨床研究與人文關懷,建立本土文化之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理論,輔導全民轉化以救治(Cure)為本位的傳統醫療觀,成為以關懷照顧(Care)為本位的新時代醫療觀。

3.生死教育之課題: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之理論奠基、教學推廣與師資培訓。為各級學校及各年齡層之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作學理奠基與課程規畫之研究,作為生死教育與輔導之教學推廣與師資培訓的基礎。

4.生死政策、法規及制度之課題:與生死相關之公共政策、法規與制度之研究。包括醫療健保、老年安養與社會福利、殯葬管理等公共政策、相關法規及制度之研究。透過醫療、健保、安養、社會福利與殯葬管理之政策及法規的研究,以促進與生死相關公共政策與法規的制定,並且帶動與生死相關服務事業之現代化、專業化、制度化、證照化。

5.生死服務事業之課題:老年安養、殯葬服務及與生死相關服務事業的規畫、經營、開發、管理及監督之研究。經由學理探討研究,以及政策法規的制定,進而推動安養、殯葬以及與生死相關服務事業之現代化、專業化、制度化、證照化,希望未來能建立以「生死關懷與生死尊嚴」為主體之生死服務事業,提升全民生死文化之水準。

以上五個發展課題,涵蓋生死哲學(包含生命倫理、生死禮俗文化)、生死關懷、生死教育、生死政策/法規/制度/服務事業等各個面向,兼顧理論與實務,同時整合產、官、學界三方面的資源與專業領域,相互支援,使得本土現代生死學的整體研究與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有機體。

以上簡要論述仍會有遺漏或未盡之處,有待往後社會各界集思廣益,共同探討。    

(〈「現代生死學」導覽〉全文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