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匪淺-- 遊九族文化村

蕭丹彤 |2011.10.20
663觀看次
字級

蕭丹彤(台中市葳格雙語中小學六年五班)

在「九族」的纜車上俯瞰,美麗的埔里盆地,是這次校外教學的目的地。彎曲的山路好像迷宮,遊覽車在「台灣的腹肚」繞來轉去,讓我頭暈目眩,卻很刺激。老師說:「參訪『九族』習俗時,要專心聽導遊解說呵!」

到了部落,我們參觀了賽夏族的矮靈祭、卑南族的猴祭。導遊說:「卑南族的男生,會在小時候養一隻小猴子,等成年禮再獻祭,代表自己勇敢、茁壯,這和布農族的『拔齒祭』具有同樣的意義,但現在已改成草猴替代,避免殺生。」紋面是泰雅族人的傳統習俗,導遊說:「女生必須要會織布,男生要會打獵,才能擁有紋面的榮耀。」

圓形廣場上熱鬧非凡,有穿丁字褲的達悟族男女生齊跳甩髮舞,也有阿美族、鄒族、邵族、卑南族、排灣族共同慶祝豐收的祭典,讓我大開眼界。

回家的路上,我們一眼瞥見刻著「飲水思源」的大石頭。這塊大石頭有著二十多年前的「九族」小故事。當時科技不發達,居民煩惱找不到水源,當時一個長者托夢給族人,告訴族人何處有水源,他們試著挖掘,果然挖出水源,後來,就刻了「飲水思源」緬懷長者,並藉此提醒後輩要「知足感恩」、「飲水思源」。

這次「九族文化村」之旅,我學到對多元文化的尊重,也了解「吃果子,拜樹頭」的道理,一趟戶外教學,使我受益匪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