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這個學期,教育部有項新規定,高中以下學校從早自習開始到放學前,進入校園都要盡量關手機,規範對象包括學生、教職員工及訪客。這是首度將老師和訪客納入規範對象,引起教師團體反彈。教育部強調,並不限制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但基於團體秩序、學生學習權及維護教職員生健康,訂出使用手機規範。
教育部九月上旬發函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及高中以下學校,公布「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原則」,明訂不管成人或學生進入校園,在早自習、上課、下課、午休、定期評量、集會時,都應盡量關機。學生若有緊急需要,須經老師同意才可開機。
教育部環保小組表示,該規範是邀環保署、國民健康局、國家通訊委員會、專家學者、地方政府、全國教師會及家長團體代表,共同研商討論達成的共識。
教育部表示,除了使用手機的時間有限制,也規定使用禮儀,早自習前及放學後若要使用手機,應選擇空曠或室內角落降低音量,以免造成他人困擾或騷擾他人。
過去,學校禁用手機的對象只有學生,將老師也納入規範,全國教師會祕書長吳忠泰驚訝地問:「老師是外星人嗎?」他批評,手機已成為親師互動或是教學輔助工具,不少家長會隨時傳簡訊或打電話給老師,他擔任導師時,也將全班家長的手機號碼設定為群組,若有重要事項,會以簡訊通知,「我還沒向政府要手機通訊費補助呢!」
吳忠泰認為,確實有必要限制學生在校使用手機,讓學生專心學習。尤其現況是「你有教鞭,我有iPhone」,很多校園霸凌、爆料都跟手機有關,但把老師也納入管理,不利親師互動。
環保小組解釋,開會制訂規範時,家長團體質疑不能只管學生,因為部分老師會用手機查股票行情,甚至上課中接手機,主張也該規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