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無論是在台灣何處,筆者最常進行昆蟲生態觀察的地點,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都屬於低海拔山區,屬於榕楠林帶,是森林生產力相當旺盛的地方,主要分布於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地區,南部地區受北回歸線影響,可達700公尺一帶,以各種桑科榕屬和樟科楠木類植物構成森林主要喬木,乾燥地區以相思樹為主要林型,屬於熱帶氣候區。台灣雖然面積狹小,但由於位處亞熱帶及東亞島弧的摺曲地帶,山脈連綿聳峙,潮濕的氣候與不同的海拔梯度、溫度,形成不同的地理氣候區。植群變化大,形成各類型的森林與生態帶,台灣山地植群帶依年均溫由高至低,可分為榕楠林帶、楠櫧林帶、櫟林帶、鐵杉雲杉林帶、冷杉林帶及高山植群帶。
台灣的低海拔山區雖然有不少地區已經受到人為開發的負面影響,但就生態觀察的角度,卻也是最容易親近自然的地方,在上次介紹過台北市內兩個筆者覺得比較適合親子同遊的昆蟲生態觀察地點後,接續上期內容,介紹台北市以外筆者常去進行昆蟲生態觀察的地點。
新北市新店區的牛伯伯生態農場,是筆者認為帶小朋友去觀察蝴蝶最方便的地方,在新店柴埕路上,白天除了各種常見蝴蝶之外,在螢火蟲季也可以見到滿山遍野的黑翅螢發光景觀;至於以汐止為中心,汐平路、汐萬路的山區部分,雖是道路,但由於干擾較少,也是可以進行自然觀察的地方,但這兩條山區道路由於無其他設施,所以僅適合進行單純的昆蟲生態觀察;新竹縣北埔鄉觀音仙水附近山區,則是筆者最喜歡的桃竹苗地區生態觀察點,原因是這邊位於北埔冷泉的上游,良好的水質及人為干擾較少情況下使得這邊山區成為良好的昆蟲生態觀察地點。
台中市大坑的中正露營區,是筆者還是大學生時常去的生態觀察地點之一,園區內設置開放式蝴蝶生態園區,擁有多種蝴蝶喜愛的蜜源植栽以及幼蟲寄主植物,配合週邊自然植被環境,讓中正露營區成為中部民眾近郊的賞蝶最佳去處,而南投縣日月潭的文武廟,則是夜間筆者找尋甲蟲的好地點。
進行生態觀察時,有不少朋友也喜歡拍攝昆蟲生態照片,比較專業的設備如數位單眼相機、微距鏡頭及環型閃光燈(或雙閃光燈)其實所費不貲,大多是生態攝影愛好者才會添購的配備,但如果沒有特別講究拍攝效果,利用一般小型數位相機的微距拍攝功能,也可以令人滿意,但就是要注意燈光不足的問題,通常,在拍攝時利用手電筒在旁補光,就可以解決這個煩惱,再不然提高相機的感光度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而無論何種生態觀察,對於入門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我怎麼看到那些昆蟲(鳥、青蛙、爬蟲…)」,如果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目前各地的社區大學都有生態觀察的課程,而開設課程的老師也都有野外實習授課,所以認為需要有人帶領的朋友,這些社大課程都是不錯的選擇,再不然國內不少生態保育相關的社團,無論是鳥會、蝶會,在周末都會有相關行程,由此入門,可以減少因為剛入門而到處碰壁的可能。
(中)
下期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筆者會介紹南部及東部的一些昆蟲生態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