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在民國一百年國慶大會致詞中強調,中華民國的存在是現在進行式,「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說,台灣不只是家園,更是國家主權意涵的地方,希望馬英九能夠正視「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事實。
這兩者的論述就是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差異,也是統獨論述的根本差異;不過和過去雙方毫無交集的情況比較,兩黨對於現狀都是認同的。國民黨對於中華民國的基本概念在過去當然是涵蓋整個中國大陸;到了李登輝時代已終止動員戡亂並修憲之後,中華民國變成只包括台澎金馬。但是制定了國統綱領,未來的方向仍是統一。
馬英九時代為順應「維持現狀」的大多數民意,提出「不獨、不統、不武」的主張;統一的概念暫擱一旁,但是和大陸維持友好的交流互動,保留未來的彈性空間。同時馬總統也慢慢接受以「台灣」簡稱「中華民國」籠統性的說法;因此可以看到他以「台灣加油讚」作為訴求的選戰主軸。
民進黨過去是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到了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時,才改說「台灣事實上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是叫做中華民國」,也就是承認現狀。但是概念上和國民黨不一樣,民進黨所認同的中華民國始於抗戰結束之後,確立台灣有自己的政府、領土、主權、軍隊;蔡英文的論點則是切割在一九九二年修憲之後,認為中華民國的歷史只有十九年。
從歷史演變和嬗遞來看,自孫中山先生創建民國,歷經剿匪、抗戰、遷台,百年來中華民國的國祚從來沒有間斷,中華民國憲法雖經修改,但立國精神並沒有因此而夭折;至今雖然無法有效統治中國大陸,而統一仍然是未來的目標,因此把地理區分為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這也就是馬英九把中華民國和台灣區分為國家和家園的真正涵義。
台中市長胡志強用更通俗的語言調和兩者的差異,他說:「我認為中華民國是爸爸,台灣是媽媽,應該永遠結合在一起,相親相愛,如果強迫孩子在爸媽之間選邊站,是非常不正確的事。」這是跳脫政治的說法,民眾對於中華民國和台灣在概念上比較模糊,這也是台灣的現實情況,硬要在其中做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的確會有如在離婚父母中間選一邊站的痛苦。
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更何況有憲法的法理基礎為依據,中華民國就是我們的國號,而且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現在還在繼續存在與奮鬥中;民進黨再怎麼說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而台灣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地理名詞,就像夏威夷一樣,大家都知道它屬於美國,但不會把夏威夷當做一個國家。
民進黨總是意圖在語言上、論述上、歷史上做文章,但總是難以符合歷史、符合實際情況。「中華民國是爸爸,台灣是媽媽」這是比較通俗而婉轉的說法,避開了政治問題。現階段我們需要生存發展,何妨實際一些,把「中華民國是國家,台灣是家園」這個既符合憲法又切合現況的說法,當做蔡英文所謂的「台灣共識」,讓大家在同一個目標下努力,為台灣創造下一個百年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