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宋滌姬大樹報導】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邀請獲選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校長及計畫主要負責推動人,至佛光山參加「三好校園共識營」,並禮請開山星雲大師為與會者開示「三好」的意涵。
星雲大師首先表示,在寺院所受的教育,常是專制不通情理。一睜眼就挨罵:「你看什麼?什麼是你的?」只好把眼閉起,專用「心」看;一開口也被罵:「你有資格講話嗎?」讓他一年多不講話。就像醃醬菜把口封密,味道才能深入,讓他後來很感謝這種「無理對有理,無情對有情」的教育方式。
大師也非常感謝父母,雖然家境貧窮不能供他上學,卻教給他勤勞的好性格,六、七歲就會做飯菜,把家裡弄整潔,「因為存有『做好孩子』的念頭,希望大人回到家能心生歡喜。」
提到「念頭」,民初圓瑛法師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時,遭唯物論者責難:「請法師心想一馬,能現馬,則唯心之理方可成立。」圓瑛法師以「趙子昂畫馬變馬,唯心乎?唯物乎?」來回應,說明人心心念念所想,就會變成那樣。常聽人說「不要造業」,什麼是「業」?就是從「身、口、意」而來的三業,用這「三業」來「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就是行「三好」。
星雲大師接著解說佛門中「心」的譬喻。把心比喻為工廠,所謂「一心開二門」,二門就是「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簡言之,就是心可以產生善念、惡念;又將心比喻為村莊,住了「眼、耳、鼻、舌、身、意(心)」六戶人家,其中意(心)是領導人,種種活動都由心來主導;又把心比為盜賊,王陽明曾說:「擒山中之賊易,擒心中之賊難。」;又把心比喻為寶藏,人的心中存有「如來藏」,所以能成佛;又將心比喻為「工畫師」,成聖、成賢、成好人都靠這一顆心。
大師要大眾一起說:「我是佛!」口中說佛就能影響心理,當意見不和,快吵架時,想到「佛能吵架嗎?」一場紛爭即能化於無形。
大師以金代禪師養蘭的故事為例,希望大家將「說好話」的智慧運用在生活,當子女表現不如預期時,想著養兒女是為照料人才,不是為生氣,便能時時說好話來鼓勵對方;又以「單腳鴨子」的故事,說明讚美對方的重要,更指出「布施並非只是財施,好話、歡喜心等,都是布施。」
大師讚歎與會的「三好校園」推手的努力,期許三好校園能逐年增加,並讓「三好」從校園走入家庭、社會,共同締造「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的「三好」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