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紀念館在佛光山開山四十五周年之際,即將落成啟用,這項工程格局之大、規模之巨、開展之艱,換了任何一個人,恐怕都要終其一生投入,還無法盡善盡美,然而不到十年時間,全都在星雲大師手中開創出來,恰恰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話來解釋——有佛法就有辦法!
大師說過,佛教的教義是傳統的,弘法的方式卻必須與時俱進,這個
理念在佛陀紀念館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佛館尚未全部完成,就已經舉辦了盛大的素食博覽會,以及「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說明佛館可以發揮多種社會功能。
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們與環境互動的方式也產生巨大改變,因此佛陀紀念館運用了科技來呈現佛教的教育性、文化性與生活性的內涵。以觀音殿為例,當您禮拜千手千眼觀音時,觀音身邊的善財、龍女會拿著楊枝淨瓶,為您手中的杯子注入大悲水,其原理是紅外線感應,但也迎合一般人對觀音菩薩廣大靈感、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期待。
再舉一例,在「佛陀的一生」展館內,可以看到佛陀出生時藍毘尼園七朵蓮花次第盛開,還有香味撲鼻,也可以和悉達多太子一起彎弓射箭,走過佛陀說法處就會看到千二百比丘朝您迎面走來。坐在三棵樹下,分別會看到佛陀降伏醉象、為比丘穿針、為父擔棺的3D影像。走出展館,背後還有一面鏡子,如果你大聲呼喊「我是佛」,鏡子裡的自己背後就會出現一圈佛光。
負責佛陀紀念館內部設計與執行的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指出,這些都是星雲大師的構想,「只要師父說了,我就想辦法做出來。」其間固然困難重重,但這就是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全都運用到了。以古串今,銜接時空,讓來到佛陀紀念館的人都能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