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敬老幸福餐會除了一桌一位社工代挾佳肴,每位長輩有一名義工、一名司機、一名照顧員隨侍,還有精采的表演欣賞,讓與長輩倍感溫馨。
九十歲的詩人陳武熊,暢談與送餐主任相識與交換過節心得的過程;二十年前他居住於北投,後來搬到龍岡,但是對中壢感到陌生,因為平時的活動就只有在家看書,今年主任告知中壢有這場餐會,他欣然允諾要來參加餐會,理由非常特殊,他說:「我年輕的時候是老師,對佛經很感興趣,一位法師要花五年的時間才能閱讀完的五千零八卷佛經,我也花了六年去涉獵,愈讀愈著迷,算是與佛有緣;現在年紀大了,十年不曾動筆,所有詩詞也遺忘甚多,但一聽到佛光山要辦這餐會,忽然覺得好熟悉、好親切。」陳武熊強調,其實不管是縣政府還是佛光山舉辦的,兩者都是照顧長輩的好單位,所以他一定要來捧場。
帶陳武熊出來的義工,是國際佛光會平鎮分會會員蔡明月,她說,常言道「家人難度」,但最令她自豪的,正是自己的服務精神感動了年輕的兒子,一起加入佛光會擔任副會長,即使出來當長輩的司機也甘願,為了這場餐會,他們清晨四點就出門,「我們知道要服務的都是獨居長輩,有時候生活很苦,沒人陪伴,今天是個大日子,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首次參加餐會的王旗,今年七十七歲,雖然獨居卻喜歡參加社區活動,每天都要走路運動、作體操的他,認為老人該多注意自己的健康,應和社會團體多接觸,不然一個人太孤僻,心裡容易鬱悶,「年輕人忙上班,我們老人也有自己的圈子,最愛聊剛來台灣的苦狀以及現在的美好。」他為近兩年各地年輕人的敬老尊賢感到莫名欣慰,所以他熱心服務,時常到學校教其他老人跳交際舞;看著佛光義工忙著招呼長輩,他笑著說,以前的人比較冷漠,老人實在沒尊嚴,現在都不會了。
黃陳菊妹阿嬤九十三歲,笑臉常開,在義工蘇麗玉握手陪伴、傾聽時,她不斷地道謝,當義工撫摸她變形的指節,難過的皺著眉頭,阿嬤說:「我從三十歲幫人洗衣服,洗到七十五歲,手才變這樣;雖然家境不好,政府一個月補助的三千元不夠用,但是鄰居都會拿錢拿菜給我。」這是她第二次參加餐會,覺得兩次義工不同人,卻有一樣的關心。
幸福餐會還讓阿嬤找回年輕時的驕傲!七十六歲的傅盧瑞燕,年輕時在工廠做女工,在眾人眼光中,她是一位福星,「我不識字,也只會做工,但因為工廠舉辦過的三次抽獎,我都摸中,運氣非常好,大家都很羨慕我;離開工廠後,幸運的感覺就沒了。」好久沒有中獎的自豪,卻在去年,第一次參加餐會,在百位長者中脫穎而出,「福星又回來了!」她難掩興奮,今年重陽節將至,就很不好意思地詢問社工可不可以再參加?而同樣前來的福星,還有一位曾經是媒體寵兒的抽獎王陳玉生阿公,只要有摸彩的場合,他都樂於參與,曾抽中百萬現金、高級轎車、觀光旅遊和十幾部按摩器,為餐會增添不少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