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生到放生 游輝育放下三代屠刀

羅佑純 |2011.10.03
2642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佑純專題報導】在桃園縣大園鄉,游輝育一家三代從事殺豬業,可是去年十月底,他毅然決定放下屠刀,結束這項「家傳祖業」,並在今年佛誕節當天開了一間素食館,他的驟然轉變,讓熟悉他的鄉親驚訝不已,但對游輝育來說,是他在「賺錢與觀世音菩薩之間」,選擇了後者,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迫於無奈 繼承家業

今年四十二歲、佛誕節(農曆四月八日)出生的游輝育,從小家裡經濟狀況不好,父親只能繼承爺爺的豬肉攤生意,身為長子的他必須幫忙做生意,並常笑稱「我從小的玩伴就是小豬仔」,但其實他並不想拿刀,結束玩伴的生命。

十三歲那年,父親第一次要求他拿起屠刀時,心裡很掙扎,可是父親不理會,並交代「這把刀以後要傳給你」。高中時,他想辦法要去外頭工作,希望能拒絕父親傳家業的要求,無奈父親卻跟他說:「你要出去工作沒關係,下班後還是要來幫忙」,游輝育心想,與其都要拿刀子了,那就接手家業吧。

雖然這是他不得不做的決定,但是他跟太太邱梅秀卻決定,「我不要讓我的小孩再繼續下去了」。

母親生病 茹素祈求

民國九十七年,游輝育的母親因腦部腫瘤壓迫到視神經,必須開刀治療,孝順的夫妻倆心急如焚,那時有朋友建議到林口竹林山寺拜觀音菩薩,也許會有轉機,於是他們帶著小孩、小叔、小姑,一起去拜觀音。

「本來人家叫我們要拜多少拜,可是拜到最後都忘了到底是第幾拜了,所以我們就乾脆一直拜,拜到菩薩答應我們為止。」邱梅秀說,他們夫妻至少在佛前誠心拜了上百次,因此婆婆順利度過難關。

一年後,游輝育的母親發現罹患乳癌末期,但是母親不願開刀,只能持續做化療。那一段時間,他們不但要定時帶母親回診,還要兼顧生意、關心新家的工程進度。身心俱疲之際,想起竹林山寺觀音菩薩的靈驗,倆人又去祈求觀音菩薩幫忙,游輝育並在心裡偷偷向菩薩發願「要茹素一個月」。

游輝育每年都會去做健康檢查,雖然與邱梅秀已經吃了十多年的早齋,但沒想到茹素一個月後,他的健檢報告大有改善,醫生還說:「我不知道你做了什麼,請繼續做下去吧」,於是他決定繼續「偷偷」吃素。

為建佛堂 放下屠刀

去年十月,夫妻倆希望能在新家安一座觀音像,友人卻跟他們說:「你們從事殺業,菩薩是不可能到你家的,如果你們真的要請菩薩來家裡,一定要停止殺業。」

原本游輝育打算今年農曆年前結束豬肉攤的生意,聽到友人這麼說,他跟妻子說:「在菩薩與賺錢之間,我選擇菩薩,所以我們就做到今天吧!」向來夫唱婦隨的邱梅秀亦贊同,倆人花了三天結束生意,並把所有屠刀,全部打斷後埋於後院。

不過說也奇怪,當他們做了決定後,母親答應接受手術,而且直到現在,癌細胞也沒有轉移。

半年考驗 貴人相助

結束生意後,游輝育與邱梅秀決定開一間素食店,可是他們是餐飲與素食料裡的門外漢,所以只要聽說那家素食好吃,就去那裡試吃,並提出拜師學藝的要求,但很多業者都不願意傳授手藝,還開玩笑說:「煮素食很簡單,只要把食材都放進去,然後調味就好」。

一路碰壁的他們,直到今年四月初,因朋友引薦而認識中壢品意素食的老闆娘李月琴,當李月琴聽到他們的故事後,決定免費教學「如何做有機素食」,並協助他們開店。不過被房貸、學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游輝育與邱梅秀,決定要在游輝育農曆生日那天(國曆五月十日)開業,並取爺爺、奶奶、母親名字的最後一個字為店名─「祥允香」,感謝他們留下這片土地、這棟房子。

然兩位門外漢如何在一個月內學成,並完成開業前的硬體設備?幸好在開店經驗豐富的李月琴及其他貴人協助下,如期開業。

「那半年,我的壓力好大,大到差點要憂鬱了。」邱梅秀瞬時紅了眼眶。她坦言,雖然之前生意很好,但很奇怪,家裡的錢幾乎是隨收隨付,根本就沒存到錢,看著存摺的數字持續減少,壓力大到每天大量掉髮,可是她告訴自己「這條路是菩薩給的,祂一定會做最好的安排,這只是祂給我們的考驗,我們一定要撐過去!」

因此,當他們遇到李月琴時,他們知道,已經通過菩薩給予的考驗了。

把握機會 改變生命

佛門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過這裡指的「屠刀」,不一定是指真正的刀子,而是泛稱一切惡習。然而游輝育、邱梅秀放下的卻是真實的屠刀,也是曾經養活一家子的營生工具。夫妻倆深信「這是佛菩薩給的唯一機會」,當他們的工作從殺生變放生後,家人的關係愈緊密、母親的身體狀況也愈好,這些意外收穫讓他們更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面對未來,他們不求生意興隆賺大錢,只希望先提升、穩定自己的料理手藝,透過「好吃到相報」的口碑行銷,讓更多肉食主義者也能喜歡上素食,「我們希望能有更多人吃素,一起跟我們加入『放生』的行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