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妨步則薙之,木礙冠則芟之。其他任其自然,相與同生天地之間,
亦各欲遂其生耳。——人譜
此圖文描寫的是一位愛惜花草樹木的仁者,他自家院中的草木亦欣欣向榮。圖中小女孩問這位仁者腳下的草長這麼長了,怎不除去呢?仁者告訴孩子說:草長得妨害走路,才需要除去;樹木垂下的枝葉,若人在樹下走過礙著了帽子,才需要修剪,其他的就任其自然生長。樹木花草跟人一樣同生天地間,應該隨各自的意願去生長,這是仁者尊重生命的一種仁心。
護生畫集中另有一幅〈綠滿窗前草不除〉文曰:「程明道窗前茂草覆砌。或勸之芟。明道曰,不可。欲常見造化生意。又置盆池,畜小魚數尾,時時觀之。或問其故。曰,欲觀萬物自得意。」張橫浦曰:「草之與魚,人所共見,惟明道見草則知生意,見魚則知自得意。此豈流俗之見可同日而語?」
程明道不傷物命而能觀萬物自得意,是一種靜的功夫,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天地萬物都包含著活潑潑的生命和生意,程明道靜觀萬物時,體驗人與萬物一體的境界,從而得到極大的精神愉悅。
宋明理學家都喜歡觀「萬物之生」,體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渾然與物同體」,得到一種快樂。這是「仁者」的「樂」。
程明道〈偶成〉詩云:「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亦是他觀萬物自得意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