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二○○三年十二月中,那隻飛來台灣的丹頂鶴「丹丹」嗎?由於丹頂鶴在台灣很少見,當時不但引起多位「追鳥人」爭相前往一睹其廬山真面目,更成為熱門的賞鳥明星。雖然,後來丹丹被送往南韓,但丹頂鶴的美麗姿態已留在許多鳥友心中。
如今,隨著日本釧路動物園贈送的一對丹頂鶴在本月報到,又再度引起社會對丹頂鶴的關注,而台北市立動物園更精心打造丹頂鶴新家,以迎接這兩隻漂洋過海的「台灣新移民」。
不過,這兩隻丹頂鶴雖然已經在一周前抵達台灣,但仍必須等到檢疫期結束,才能亮相、跟民眾見面。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趙明杰表示,由於日本屬於禽流感疫區,為了避免疾病的傳播,因此丹頂鶴必須先經過檢疫期,來檢驗禽流感抗原與抗體,這也是外來生物抵達台灣時都須進行的保護程序。
趙明杰表示,這次日本送給動物園的丹頂鶴共有一雄一雌,其中雄鶴取名為「BIG」,今年九歲,從小是由人工培育長大,因此較不怕人。而今年六歲、名為「貴華」的雌鶴,則因為是鳥爸爸、鳥媽媽自己孵育長大,所以對人類較陌生、不習慣和人互動。
不過,一般人對丹頂鶴的印象可能大多停留在美麗的鳥類生態照片,較少親眼目睹。事實上,丹頂鶴跟這幾年定期來南台灣七股過冬的黑面琵鷺一樣,都是屬於「候鳥」。中華鳥會生態保育專家李建安表示,從外觀上來看,成鳥頂端會有紅色羽毛,就像戴了一頂紅色小帽般,相當可愛,這也是為什麼取名「丹頂」的原因所在。
丹頂鶴英名叫Red-crowned Crane;學名為 Grus japonensis,也有人叫丹頂鶴為「白鶴」或「日本鶴」。與金翼白眉、伯勞鳥等小型鳥種相較,成鳥的丹頂鶴身長可長到140公分,站立起來跟ㄧ般人的身高相去不遠,在鳥類當中,可說是體型十分高大的大型鳥種,壽命最長可活到六十歲。
丹頂鶴的外型特徵不只喙相當長、方便覓食,也是頸長、腳長的「長腿鳥」,羽翼寬大且強壯。李建安表示,由於丹頂鶴體型龐大,基本上沒什麼天敵,但如果棲息地有所改變,就可能為牠們的生態帶來衝擊。
李建安表示,野生丹頂鶴喜歡以沼澤、濕地作為棲息地,並選擇隱蔽性高的安全區域來築巢。屬於雜食性鳥類的牠們主要以魚、蝦 、植物根莖 、軟體動物為主食。從分布地區來看,野生丹頂鶴主要在大陸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和日本北海、東北亞等地區棲息,當冬天快來臨時,會飛到大陸華中等地區過冬,等到春天來臨時,再飛回棲息地繁衍下一代。
有趣的是,當繁殖季來到時,丹頂鶴會開始翩翩起舞、揮動雙翼跳一段「求偶舞」來取悅另一半,有時也會看到雄鳥與雌鳥共舞,形成美麗動人的「鶴舞」。
根據統計,趙明杰表示,目前全球丹頂鶴的野生族群大約有2100多隻,其中位於北海道的族群有900多隻左右。從鶴的種類來看,除了丹頂鶴外,世界上還有白枕鶴、灰鶴、白頭鶴、簑羽鶴、羽衣鶴、灰頸冠鶴及黑頸冠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