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瑾(弘法行政系)
常聽到「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多數人認為,人來到娑婆世間一期的生命,就像戲劇一般,而自己就是這齣戲的導演,揮灑這期生命的色彩;不過,有個不同的詮釋相當有趣。
鄭石岩老師在課堂上一段譬喻:「飾演包青天大人的演員,化著一張鐵面無私的黑色臉龐,穿著官服,在戲中,案桌一拍,威嚴無比。下了戲,若不卸下戲服與妝,就如此這般的趕著去坐高鐵,走在路上接手機;回到家中,對家人仍以有如審判犯人般的口吻說話。試想,身旁的人會怎麼看這位『包大人』?」
聽完老師的譬喻,我們都笑了,這看似好笑的一段小譬喻,何嘗不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天天上演的戲?
生活中,我們也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學校是學生、是學弟妹的學長、爸媽的孩子……每個不同的當下,有不同的「本分事」,但往往當場景、角色轉變時,卻忘了要卸下「戲服」,回到另個當下的角色。
不管哪齣戲,上台、下台的角色轉換,不過是場景的變換;而明了當下的緣起緣滅,自在生活,其實也只是在轉換之間。
在佛學院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最好的師資陣容為我們授課,這學期有幸上到鄭石岩老師的課,老師不但有豐富的學識涵養,亦有維摩詰居士般的道氣,他笑容滿面,以白話易懂的方式教授《楞嚴經》與唯識心理學,再配上平時的生命體證,讓台下的我們都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