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今天,日本藉種種事件之糾葛,迅速增兵,侵襲我東北之「北大營」,並舉兵遍襲我東北各地,僅以四個月便侵襲我東北全部,世稱為「九一八」事變。
事實上,俄國占奪我大東北,遠在日本之前。俄國採逐步蠶食,割據我黑龍江以北之領土,並侵占我東北哈爾濱地區,控制中東鐵路。而日俄雙方為爭奪我東北之利權,興起海陸戰爭;日軍取勝後,控制中南滿各地。
清末甲午海戰,清廷大敗,日本勢力更形猖獗。民國初期,北洋軍閥割據,袁世凱與日本簽定二十一條賣國條款,更使日方控制了東北之鐵路、海關、農林、礦業……多種特權。其中還包括了軍警長期駐留,誠令我全民髮指。
革命軍北伐時,日方多有阻撓,唯恐我國統一強盛。一九二九年六月四日,設計將贊成統一的張作霖大帥炸死於瀋陽西北之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少帥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通電宣布易幟,完成中華民國統一之大業。
日方對占領東北三省,實早有預謀。先以種種藉口百般挑釁,而在八十年前的今天,以重兵攻入瀋陽北大營;復於同一天,發動全面進攻,攻陷了瀋陽、長春、營口、撫順、遼陽多處重鎮,兩個月後轉攻黑龍江,當時該省主席馬占山奮起抵抗,號召義勇軍艱苦奮鬥而歷久不棄,但迄一九三二年元月二日,日軍復攻陷遼西、錦州,東三省遂全部淪陷敵手。
縱觀歷史,日本侵華的觀念,早在明代中葉便已建立。當時的幕府將軍豐臣秀吉,發兵攻打朝鮮,在一周之內便便擊潰朝鮮之抵抗,揮軍直達鴨綠江岸。
豐臣秀吉盤馬東岸,遙觀我東北無盡大野,更以鞭梢西指曰:「有朝一日,我必進出此地!」但其人雄命薄,回軍日本後即病死帳幕之中,使其侵華之夢幻為泡影。
但此遠因,卻存在野心家群中不斷發酵,侵華之籌劃工作,迄無間斷。
至此,日人以經商旅遊之名,勘察調查為實,至中國各省區勘察。但凡氣象、水文、地質、山川形勢、軍備照況、社會結構……林林總總,無一不詳細記載,為侵華之準備工作。而九一八之發難,實為全面侵華、進行軍事戰爭的第一炮而已。
古有云:「欺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又云:「邪不勝正,烏雲擋不住太陽。」形容日人侵華之失敗,實因「天道昭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