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弱勢值得按讚 惟貸款總額、可貸金額少 應增加額度 讓更多人脫貧 篩選繁瑣 也應簡化
報載台灣版的「窮人銀行」誕生,是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參考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經濟學家尤努斯,推動、創立「鄉村銀行」的精神與作法,與家扶基金會、經濟部中小企業保證基金、中信銀行等合作,小額貸款給無法在銀行貸款的弱勢族群,協助創業。

「窮人銀行」是給弱勢一支魚竿,教他們如何釣魚,靠一己之力謀生,值得按讚,但個人覺得,魚竿不夠多、篩選手續嫌繁瑣,仍有改進的地方。
首先,報載據相關人士指出,初期提供貸款總額度為五千萬元,經費來自公益彩券中獎人捐贈的善款,我覺得額度嫌少,而且並非銀行自掏腰包,和動輒數億元的信貸相比,總額度理應放寬增加。
而依中信慈善基金會的規畫,今年底將幫助達五十人,但台灣目前失業率高、新貧者眾,亟欲脫貧的人不勝其數,即使增加數倍的貸款額度,仍無法滿足有迫切需求的人,確有粥少僧多之感。
我可理解,雖然貸款利率低(低於百之二),但窮人銀行仍有風險,而且必須監督,有人事成本支出,但如能增加放款總額度,才能幫助更多人脫貧,窮人銀行應可從強化監督著手防範,使更多人受惠,達到扶弱濟貧的開辦目的。
其次,目前已有十二名受扶助對象開店,營業類別以餐飲為主,這是因貸款金額只有十萬元至四十萬元,的確,小本錢無法投資大生意,小吃店門檻低,不需要大量資金,是不得不的選擇;但問題是,店面租金是筆大開銷,購買生財器具後,還有多少餘錢?審核者應多衡量,可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再者,篩選資格的方式,是不易突破的瓶頸,二階段的初審、複審加上面試,共要經過三道關卡,和審查論文一樣繁瑣;而且書面資料和創業計畫報告,若非有經驗者繕寫謄稿,可能第一關就過不了,但弱勢者有幾人有此能力?建議了申請手續應簡化,也要設置專人協助辦理。
「窮人銀行」誕生,我樂觀其成,雖然有改善之處,但瑕不掩瑜,不過讓窮人生脫貧翻身,政府也有責任,不能只靠「窮人銀行」,若政府也能伸出援手,造福生活在貧困邊緣的人,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