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要遠行?柯特勒(Jeffrey A. Kottler)著的《旅行,重新打造自己》,希望從別人的經驗中去理解旅行的許多功能。鼓勵旅行者可以期待更多,充分利用感官知覺,讓身心獲得全面性的甦醒解放;極盡所能,去感受外在世界的瞬息萬變,以及檢視內在世界的詭譎多變。用不同角度看自己和觀察這世界,可以讓心靈於無形中洗濯沐浴,除汙療傷,體能也藉以擴大其極限。
旅行坐在飛機上,我喜歡看飛行羅盤,記錄著飛行的所有資訊,當我看著飛行高度在一萬一千八百五十三公尺的高空,飛行速度每小時八百四十三公里,機外溫度零下五十五度C。總讓我想起莊子的大鵬鳥,摶扶搖而直上,一飛九萬里的壯志。這架長榮的機器大鵬鳥班機,載著我們飛躍巴士海峽,經過菲律賓,越過印尼上空,預定在澳洲西南部的布里斯本機場降落。
機上總是睡不安穩,打開機窗,剛好看到東方曙光,飛機在雲海之上穩定的飛行,唯有在高空才能見識到無垠的雲海之美。曙光逐漸由隱晦到明朗,由明朗到刺眼,趕緊拿出相機拍照,每個人遇見一個新鮮的景物,總會驚豔欣喜。
我想常搭機的人對初次的機上日出應該也會感動不已,但隨著常見就會逐漸失去那份悸動。我坐在窗邊的位置,有著絕佳的景觀。因此,珍惜此刻的赤子之心,能觀望的就是日出和夜景,接下來的強光無法再開窗,也許這就是最美好的時刻,不該再貪得。
將降落布里斯本機場時,澳洲地形清晰可見。坐在機上看一條河流的蜿蜒,由上游到下游的流動,逐漸匯集逐漸開闊,尤其到海口,河口的開闊,百川匯集的氣勢,讓我感動不已。
當我們年紀小的時候,怎能想像自己長大之後的職業,怎能想像我們將會過哪一種生活?我們怎能預測,我們將會遇到哪些人?參與哪些活動?當我們年紀小時,我們仰望天空,看見白日和浮雲,看見明月和星空,我夢想飛翔在天際,想像有一天可以變成一隻大鵬鳥飛上天空,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遨遊,現代科技幫我們完成了這個願望。
當人類用雙腳步行的時候,日行數十里;而今我坐在大客機中,親自體驗飛行的快速,改而一天之中,飛越過高山,越過大洋,而身在一萬多公尺的高度,想起去年初次出國從台灣向西飛十四個小時到義大利,而今竟向東南飛行十一個小時到澳洲布里斯本機場,幾小時後又將越過一千六百公里到另一個國家紐西蘭,降落在另一個城市。
我從台灣溫度應有三十七度的夏日到大洋洲的冬季,奧克蘭溫度在十度以下,僅僅十幾個小時,從酷暑到嚴冬,讓我措手不及的感受這季節、這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不可思議的時空。
當我從機艙向外看去,飛機穩定的飛行在雲海之上,遠方的晨曦透出鬼魅般的腥紅,在天地間強勢的展現他的威力,逐漸驅趕黑暗,賜予天地光和熱,無垠的強光讓世界攤在一望無際的美麗之中,速度持續著。
當然全球無數人類已經經歷這樣的場景上百年,甚或已經離開地球探索其他星球,但仍有許多人類終其一生沒有機會搭上飛機,這是人類不可思議的巨大差異!
飛行地圖顯示黑夜即將降臨奧克蘭,高度逐漸下降,再幾分鐘即將降落,鎮日的飛行,意會到世界變化迅速之時,自身也經歷了無法丈量的巨大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