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角度看《小團圓》熱潮

應鳳凰 |2011.09.11
1273觀看次
字級

二○○七年李安導演電影《色戒》,從虛構小說到真人實事,從色情尺度到忠奸議題,沸沸揚揚在兩岸三地帶起一股「張愛玲熱潮」。

豈知這陣熱潮未全退盡,新起一波浪花竟轟轟然又襲捲過來。這次是張愛玲從未發表的長篇《小團圓》出土:張活著的時候,一生遭遇已是一部「傳奇」,不想人去世之後「張愛玲未完」,「續集」依舊高潮迭起,各家議論紛紛。小說家筆下曾創作無數精采故事,現在自己變成故事主人翁──真實人生,比虛構小說還要「傳奇」。

張愛玲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在美國去世,享年七十五歲。精確的逝世時間不明,她屍體被發現於洛杉磯市的住所床上,獨居的她推測已經死亡數日。房間裡留下的手稿遺物等給整理成四十大箱,送到她生前好友香港一對作家夫婦手上。張愛玲在一九九二年二月已立下遺囑,交待「棄世後,所有財產將贈予宋淇先生夫婦。」遺囑中包括她一部從未發表的長篇小說,白紙黑字明白寫著:「《小團圓》小說要銷燬!」

但遺稿既托付給朋友,要不要遵守又是一回事。長期出版張愛玲小說、資歷深、更善經營的皇冠出版社,於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該社成立五十五周年,向媒體宣布出版這部「自傳小說」的消息。廣告詞大肆宣傳:「繁體中文版全球搶先曝光」;「無數讀者千呼萬喚,張愛玲最後、也最神秘的小說遺作終於揭開面紗!」由出版者主導與出土,張愛玲去世十四年後,新一波熱門話題再度拉開序幕。

自傳體小說

《小團圓》執筆於一九七五年前後。十八萬字長篇小說,「寫得非常快」。張愛玲給宋淇的信裡還說:「我一直認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隔年手稿完成寄到宋淇手中,好友愛護張愛玲,力勸她切勿匆忙出版,應該「暫時擱一擱」。原因有很多,包括前面幾章太亂,「有點像點名簿」;「男主角是一個漢奸」,怕讀者對號入座等等。宋淇更直接指出:這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不要說我們,只要對你的作品較熟悉或生平略有所聞的人都會看出來。」

台灣新聞媒體一向反應迅速,台北文壇又有大批張迷與「張派」作家。當年書一推出,反應形成兩極。最先表態也較激烈的,是知名女性影評家張小虹教授。她在報上公開為不能發言的女作家抱不平。「將心比心」,她認為依張愛玲的性格,必不願意「以修改中的『未完成』稿出版。」皇冠在法律程序上雖屬「合法」,但在情感道義上是「非法盜版」,是「未經授權擅自印行」。她進一步聲明,作為張的忠實讀者:「憤怒之餘,也只能以拒買、拒讀、拒評《小團圓》,聊表對張愛玲寫作生涯最基本的敬意。」

年輕小說家提出不同意見。四十出頭的駱以軍說:「對一本好小說幾經波折沒燒掉拿到我們手中,做一個小讀者,我充滿感激。」 另一位女作家周芬伶,也是《孔雀藍調:張愛玲評傳》的作者。她初讀印象是:「…怎麼寫得這樣不堪,文筆也不覺得好,驚嚇度百分之百。」她認為讀者可以不買,但一定要讀。類似觀感,小說家袁瓊瓊說得更具體。她對《小團圓》一次作出兩面又兩極的評論:「一是寫得極糟,另一是好看得驚人」。結論是:此書就張愛玲的文學地位來看,實在不能替她加分。從「自傳」的角度,此書則「坦率得嚇人」,認為:書裡呈現的張愛玲,是史料或她筆下「完全不曾披露過呈現過的」。

具市場導向

既然眾說紛紜,當時忍不住違背教授號召,也買了一本閱讀。果如前述,是一部女作家的「風流懺悔錄」。第一女主角「盛九莉」即張愛玲化身,書裡與她母親、姑姑三分天下,都是重要角色。個人的閱讀經驗是:前半部情節文字,相對而言,囉嗦、雜亂而又煩瑣,與作者過去文字的細膩精緻,意象的多彩繁富大異其趣。作者若非匆匆寫就,不至如此難以下嚥。一直要讀到九莉與邵之雍(胡蘭成)的戀情,才豁然開朗,感受字裡行間「張愛玲來了」的暢快。

讀完之後忍不住要說,這實在是一本市場導向的書,必進暢銷排行榜的書。它同時滿足了圈內圈外兩種讀者群的需求。對張迷而言,書裡人物都可與她生平或小說角色相互印證,如張的姑姑、母親、炎櫻、弟弟、情人等,張迷一邊閱讀一邊作拼圖遊戲,對照出更清晰的張愛玲及其他人物輪廓。

揭愛情內幕

對一般讀者而言,私密的知名女作家自傳,正好滿足「偷窺心理」或偷窺狂心態。《小團圓》解開的謎團包括:張曾在美國墮胎,曾與合作拍《不了情》的導演桑弧談過戀愛,胡蘭成也曾和張的好友蘇青上過床。此書某些段落,文字「鹹濕」的程度也是過去沒有的。描寫男主角作愛時將頭髮拂在女主角大腿上,所用比喻是:她感覺如「什麼野獸的頭」,用字生猛傳神。

呈現之露骨,比李安電影裡三段床戲猶有過之。寫黃種男人作愛姿勢的荒唐可笑,是:「一隻黃泥罈子有節奏的撞擊」,張愛玲的文字功力真無人能及。 

由她本人親自揭開愛情故事的內幕,對於「張愛玲傳記」的完整化,當然很有幫助。胡蘭成一九七六年七月在台北遠景再版《今生今世》,「民國女子」一章的〈張愛玲記〉,是好些「張愛玲傳」寫張胡戀的依據。顯然張愛玲對「對手」的描寫並不滿意,乾脆自己動手。《小團圓》一出,市面上一卡車「張愛玲傳」的臆測之詞都成廢紙。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書是否有害於張愛玲的「文學史地位」?當年夏志清教授曾是「經典化張愛玲」的功臣,將其寫入《中國現代小說史》,與魯迅巴金等列於等高地位。我倒以為,任何作家的「文學史地位」並非一成不變,《小團圓》出土的功勞之一,不是加分也不是減分,而是讓張愛玲回復到大眾小說家的歷史位置。張愛玲自從上海出道,投稿的刊物便是《紫羅蘭》《萬象》等大眾刊物,從寫〈茉莉香片〉〈傾城之戀〉一路到《小團圓》,從頭到尾都印證著張愛玲作品的文學屬性:她是頭號鴛鴦蝴蝶派作家,理應坐上第一號大眾文學家最高寶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