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冥思集】 人性多變超乎自我的算計--藍色協奏曲(Blue print)

陳念萱 |2011.09.11
1679觀看次
字級

如果看過《狂琴難了》(Gloomy Sunday)而被感動,,那麼洛夫史巴(Rolf Schuebel)導演的新作品《藍色協奏曲》一定會讓妳更韻味無窮地走出戲院。而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蘿拉快跑》女主角法蘭卡波騰塔 Franka Potente,令人刮目相看地首度展現音樂才藝,並分飾母女兩角而讓人無法認出那就是「蘿拉」。

一九七四年生於德國的法蘭卡波騰塔,十七歲時以交換學生的身分遠赴波士頓就讀,後轉至紐約研讀戲劇,因而被《蘿拉快跑》的導演網羅,一舉成名,接著又拍了《公主與俠客》(The Princess and Warrior)、《一世狂野》(Blow)亦獲好評,並受邀至好萊塢與麥特戴蒙合演《神鬼認證》(Bourne Identity)。多才多藝的法蘭卡除了能說法、英、德文外,也擅長小提琴與長笛的演奏,在本片中飾演鋼琴家可說是得心應手。由於演藝成就非凡,法蘭卡在二○○三年被德國權威雜誌「News Magazine」從一百位最重要的德國人中被票選為第八名。

改編自同名小說(Charlotte Kerner著)的《藍色協奏曲》,故事背景是發生在一九三○年代,世界聞名的鋼琴演奏兼作曲家愛麗絲西寧(Iris Sellin),得知患有無法復原的多元性硬化症後,為了保存自己的絕技,而非法進行無性繁殖的複製人生物科技實驗,生育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女兒西莉(Siri),亟欲控制女兒的愛麗絲,雖製造出不管外型或思想上都與自己相同的複製品,卻事與願違完全出乎掌控地,命運有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曾在德國漢堡專修文學及社會學的導演洛夫史巴,因處女作《狂琴難了》大受歡迎,而接著長征至加拿大溫哥華拍攝《藍色協奏曲》。在拍攝前三年就已看過原著,並深受感動的導演,認為這是那段期間讀過最好的小說,而找來最佳搭檔改編。

片尾複製人對自稱「父親」的生物科學家說:「你當時可曾想過我心裡會有何感受?」是個最好的註腳。

整個電影都在圍繞一個主題:顫顫巍巍無處立足的「愛」。當主宰生命的掌控者說「我愛妳」時,那還能是愛嗎?一個母親因自戀而複製自己的生命,卻又因母女親情而找到了對等的生命尊嚴,最後遺言:「將祈禱上帝,不再做自己……而真正地拯救了複製後的自己,那樣的生命毅力與韌力卻是無法複製的!」

《藍色協奏曲》有許多的議題探討空間留給觀眾:對生物科技的恐懼、人性的競技、愛的占有以及無私的悲憫,當然還有德國人最擅長的豐富音樂饗宴,演奏以天才莫札特為主要曲目,含意昭然若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