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孔府名菜 詩禮銀杏

王俊 |2006.08.22
856觀看次
字級

孔府菜歷史悠久,不少著名菜餚都有典故,「詩禮銀杏」一菜便是其一。位於曲阜闕里街北端的孔廟後部東院,據傳為孔子故宅,其前有一高大建築叫「詩禮堂」。這個名字源於《論語‧季氏篇》。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到曲阜朝聖時,都要到 這裡,康熙還叫孔尚任在詩禮堂給他講過經書。
 
詩禮堂前有三棵古樹,正中為唐人所植的槐樹,其旁兩棵為宋人所植的銀杏樹,高達二十公尺,歷經滄桑,仍枝繁葉茂,挺拔屹立,每逢金秋仍結累累碩果,摘下後去皮便出現白色硬殼,故有銀杏、白果之稱。

選用詩禮堂前之銀杏,用蜜汁的方法製作的菜餚,就命名為「詩禮銀杏」。它的製法是白果去外皮,用←水煮一下,刷去二層皮,再入鍋煮至乾淨,在盆裡燜,然後倒掉沸水,上籠蒸透。炒鍋放火上加熱,加白糖少許,炒至紅色,加清水、白糖、蜂蜜、桂花醬(亦不可不加),倒入白果,煨至汁濃,盛入古香古色的淺湯盤中即可。

食著甜蜜、晶瑩潔白的銀杏,聯想詩禮堂的來歷,肯定會有無窮的韻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