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客泛清舟,容與在中流,
一鯉躍出水,向客懷中投,
客心甚驚異,我知鯉所求,
我作護生畫,尚未將汝收,
今當多繪寫,勸人勿垂鉤,
客喜縱鯉魚,好去莫回頭。
——緣緣堂主詩
香餌,是用來引誘魚兒上鉤的,但是魚兒不上當,魚餌再香都沒有用,垂釣者顯得無趣,那一動不動的釣竿上,甚至都有蜻蜓飛來停在上面呢。
這樣一幅畫,豐子愷題寫著如上述的畫題,讓閱畫人感到有些兒迷糊,魚兒不上鉤,那垂釣的少女是高興還是失望呢?
豐子愷自問自答,他以緣緣堂主的身分說了一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他說,有一回,家中來了客人,他們一起到河裡去泛舟,小舟來到河中央時,有一條鯉魚從水裡跳出來,跳進了客人的懷抱,客人嚇了一跳,心中覺得很是驚奇。
這時,豐子愷可一點兒都不驚訝,他告訴客人他知道鯉魚心理在想什麼?鯉魚一定是在怪他繪作護生畫這麼久了,至今尚未將鯉魚入畫,希望他今後應該多畫魚,讓人類多愛護魚類,從此不要再釣魚了。客人聽豐子愷這麼說,很高興魚來向他請命,歡喜的將魚放回江中,並好心的對魚說:「快走快走,不要再游回頭啦!」
所以,加上題詞,加上一位少女垂竿,竿頭停了一隻蜻蜓的畫,是在告訴世人,不要再釣魚了,真想釣魚時,擺個樣子,訓練一下耐力,學習優雅,心中高興就好了。看,這幅畫的畫面多美啊!一點殺氣也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