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歲月 譜寫生命交響曲 懷念創辦人許常惠老師

林明德 |2011.09.04
946觀看次
字級

文/林明德(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以七十二年的歲月譜寫生命交響曲

戀戀民俗藝術,

覓尋現代音樂創作泉源

百首作曲是斯土斯民的心情詮釋



這是二○○一年我懷念創辦人許老師所寫的詩句。十年流逝無聲息,卻讓我思憶泛起……

存亡絕續 搶救民俗藝術

一九七九年,台灣社會驟變,新舊更替,民俗藝術瀕臨存亡絕續之際,許老師登高一呼,召集同好,以「維護民俗藝術,傳承民間藝人之精湛技藝,以提高民俗文化的學術地位,充實國人精神生活」為訴求,成立了「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他擔任執行長並擘劃幾個方向,於民族音樂上,延續一九六○年代民歌採集與原住民音樂的田調、研究,並擴大到民俗曲藝有聲出版,成果斐然,影響深遠,從而奠定基金會在民俗藝術的公益形象與金字招牌。

後來許老師擔任董事長,永義兄繼任執行長,一對外一主內,同心協力,活動、專案兼顧,掀起民俗藝術的風潮,範疇概括宗教、建築、藝能、工藝、飲食與休閒,大家努力挖掘民俗底蘊,引導國人認識民俗藝術之美,可謂別開生面。

三十多年來,基金會開風氣之先,搶救瀕臨滅絕的民俗藝術,發動同仁投入許多面向,包括調查研究、發掘民間藝人、國際文化交流、保存計畫專案、規畫民俗活動,以及承辦傳統藝術研討會等,成績有目共睹,深獲各界的肯定。

前驅後繼 累積曲藝資源

長期以來,基金會累積相當豐碩而且珍貴的資源,例如本土民謠、原住民音樂的採集資料、傳統手工技藝調查、各縣市藝文資源研究。在發掘民間藝人上顯現亮麗的成果,如恆春歌謠陳達、歌仔戲廖瓊枝、客家山歌賴碧霞、民間戲曲陳冠華、原住民音樂郭英男,馴至南音北管,不勝枚舉;在文化交流上,曾多次帶領民間藝人出國巡迴展演、邀請大陸藝人來台觀摩傳習、舉辦國際民俗藝術研討會,特別是讓台灣音樂發聲,傳統表演藝術登上國際舞台,令國人引以為傲。此外,地方戲曲的保存專案,包括布袋戲、皮影戲、高甲戲與車鼓小戲等常民文化都能適時搶救、維護。

這些工作的推動,許老師總是走在前面,當先驅者,永義兄繼之於後,我則成為世代交替的接棒人。《傳薪》、《開風氣之先》、《締造台灣文化奇蹟》,是三十年三個階段的里程碑,代表我們基金會為民俗藝術研究所繳交的成績。

音樂靈魂 理念薪火相傳

許老師出身鹿港,一生覓尋自己的「音樂靈魂」。留法期間深受杜布西與巴爾托克兩人的影響,前者啟發他回歸並維護傳統音樂;後者的音樂觀:「音樂在國際之前先有國家,在國家之前的應該是民族。」則深深影響他的心靈。

一九五九年,許老師回國後,積極提倡現代音樂,推動民族音樂觀念:先後成立「民族音樂研究中心」、「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中華民國音樂協會」,並積極參與「亞洲作曲聯盟」,這些努力,其實也是這兩位音樂大師的理念之實踐,當然,更是基金會成立宗旨之所在。他集田調、研究、教學、創作於一身,內聚民歌元素於新曲,為傳統與創新提供路向;他傳授學生,成果繁碩,如吳榮順的原民音樂、呂錘寬的南音北管、鄭榮興的客家八音……

基金會屬永久性的公益團體,我們將秉持許老師的理念,努力挖掘民俗底蘊,整合民俗藝術,將珍貴的人文資源回饋台灣社會,並積極發揮功能與影響。

最後謹向老師獻上一副對聯,聊表我們的追思:

創辦人探尋民俗藝術以全心全力,

基金會整合人文資源當有始有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