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儘管擁有數百億美元財富,一輩子都花不完,不過談起繳稅,很少人像「股神」巴菲特那麼直言無諱;不僅主動揭露自己繳了多少稅金,並且認為富人稅負太低,還批評「美國政府對富人太寵愛驕縱了」。巴菲特的箴言值得決策者省思,我們政府是否也對富豪過於寵愛,剝奪了他們許多繳稅的機會。
巴菲特日前投書《紐約時報》,建議富人應多繳稅,法國富豪也跟著響應。巴菲特說,「美國政府債台高築,領導人要求大家共體時艱,卻常放我們一馬。」他提到自己去年繳了聯邦稅約六百九十四萬美元,看起來很嚇人,但只占他的應稅所得百分之十七點四,比起他辦公室裡二十名同事平均稅率百分之三十六還低。如今政府財政困難,他認為美國富豪應多出點力,更重要的是,他認識的超級富豪們並不介意多繳稅。
巴菲特同時指出,提高稅率並不會打擊投資。他以一九七六年至七七年為例,當時資本利得稅高達百分之三十九點九,但投資人只要有利可圖,還是繼續投資。他還強調「人們投資是為了賺錢,從來沒有怕多繳稅。」他也駁斥提高稅率會傷害就業機會的說法,一九八○至二○○○年間,美國增加四千萬個就業機會,隨後稅率降低了,就業機會也減少。
長久以來,美國共和黨信仰減稅救經濟的論調,政策上向富人與企業傾斜,此次調高舉債上限的談判陷入僵局,主要因為共和黨與民主黨對於削減赤字的內容相爭不下。如今巴菲特提出「富人稅負太輕」的論點,並且以自身的例子說明美國現行稅率對富人太慷慨,建議未來應提高富人稅負,這樣鏗鏘有力的建言對歐巴馬政府有如即時雨,有助於降低日後推動加稅方案的阻力。
我國稅制對富人向來寵愛有加。富人主要的兩大所得,股票與房地產買賣,前者免證券交易所得稅,後者則以遠低於市價的稅基課稅,由於稅負太輕助長了房地產炒作。在綜合所得稅方面,依財稅資料中心統計,去年有九個年所得逾五百萬元的納稅人一毛也不用繳稅,其中有一人年所得逾二千萬元,不必繳稅,還可能退稅。會計師推測他們採取列舉扣除額申報方式,可以透過稅務規畫達到節稅的目的。
相對地,主計處最新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位於最底層百分之二十的低所得家庭(約一百五十六萬戶),連續四年負儲蓄二萬多元,即收入不足以支應生活所需。這顯示,即使經過政府的社福補助與租稅移轉,這些家庭仍是嚴重入不敷出。
台灣富豪享有的各種租稅優惠相較於美國更多,先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等人曾建議政府向富人加稅,對股票交易課特別捐;可惜政府並未有進一步回應。在租稅負擔率創新低,國家財政無法永續之際,執政黨必須扭轉現行向富人傾斜的稅制,讓租稅制度趨於公平,更不能再一廂情願地執迷以減稅手段來寵愛富人,振興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