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因輿論壓力,全民英檢禁止小學生考,但現在不少縣市從小一就教英語,有家長希望讓小學生考英檢,檢驗學習成果。
語言訓練測驗中心表示,近期將討論是否解禁,但若要開放,也傾向只讓高年級考。
不過,英語學者及國小老師持保留態度,憂心小學生考英檢,不但可能助長補習、增加學生壓力,更可能加劇貧富、城鄉差距,應審慎評估。
其實,若說小學生考英檢會助長補習,那麼所有考試,包括學校的大小考,是不是都不考了?
考試領導教學本就是台灣特有現象,問題在於如何匡正,而不是排除某一項學科、某一項測驗。
而且,早期全民英檢未限制報考年齡,導致很多小學生瘋英檢,集體補習、報考,單次初級英檢曾湧入上萬名小學生應考,引發社會議論後,所以語測中心從九十五年起禁止小學生考英檢。
當時的所謂「社會議論」,有討論空間,譬如小學生想讀國中美術班,幾乎都去畫室補習,只因這是「小規模」的集體補習,所以未受關注;而基測要考作文後,不是很多學生去補習作文嗎?同樣的現象,只是規模大小之差,怎可「大小眼」看待?
當年禁止小學生考英檢時,英語教育還未向下延伸到國小三年級,但教育部最近研議將英語教育從小三向下延伸到小一,讀了幾年英文,參加英檢,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效,應該不為過。
其次,若說增加學生壓力,學校的各種考試、甚至國高中生的基測、學測,都是「硬性規定」,想升學就不能不考,考英檢是「自由選擇」,並不是全體學生都有學習壓力。
至於說加劇貧富、城鄉差距,這個問題早就存在了,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孩子除了學校英文課,還進英文補習班;偏遠地區的孩子不但學校缺乏英語師資,設施也不若都會區學校,政府要解決的是這些問題。小學生考英檢也許的確會「增加」貧富、城鄉差距,但不至於「加劇」。
廖軻(高雄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