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學校閒置教室多 勢必裁併 高齡化 安養嚴峻 政府須整合資源 及早因應
報載由於少子化,偏鄉有愈來愈多國中小面臨廢校,而教育部統計處指出,連五都的閒置教室也愈來愈多,五都的國小總共有一萬三千多間,占全國的六成以上,其中高雄市國小閒置教室三千三百多間,為全台最多。
城市閒置教室比偏鄉多,主要是因偏鄉原本教室數量就不多,而都會區曾經歷過人口高度成長期,學校及班級大幅增加(以筆者念國中時為例,當時一個年級有十三班,每班五十人,如今只剩五班,三個年級等於有二十四間閒置教室,而且一班減為三十人),因而遭少子化的衝擊更嚴重。
不過,學校教職員為了保住工作,通常不願意學校被裁併,拚命尋找可就讀的新生,要不就是積極推動小班制,以增加班級數量;但筆者以為,少子化趨勢無可逆,偏鄉與都會區國中小遲早會合併,目前不願被裁併學校的作法,只不過是延遲時間。
所以,政府必須及早規畫裁併學校的利用,由於高齡化社會即將來臨,建議應考慮借鏡日本,將廢棄的國中小轉型為老人安養院,以因應老年海嘯所需的安養建設不足。
作法是,政府組跨部會小組,在長照制度下,調查全台未來二十年,可能裁併中小學的數量與位置,及高齡化人口的分布,再依交通、醫療院所等所在位置,找出適合的裁併國中小改建為老人安養院、老人醫院、長青學苑等,作為老人照護、社交(群聚)中心的場所。
過去高人口成長時代的國家基礎建設,是投資國中小等教育設施,那麼,老年潮將來到的台灣,就需要大量收容老人的處所,或讓老年人可社交或休閒遊憩的場所,改建裁併學校不但可省下土地添購經費,而且所在地交通相對發達,便利老人或家屬。
可以預見,台灣將來會出現類似安親班的日托安老班,子女上班時將老人送往安老班,由專業醫護人員或社工照顧,下班後再帶回,取代個人聘雇的外籍看護,但所得停滯、高房價、高物價等經濟因素,並非短時間內可改善,況且還有二次衰退之虞;此外,因少子化甚至不婚不生,未來孤獨老人照顧更是問題。
所以,未來生養子女和照護老人都不再是家庭個人的責任,國家必須整合資源,以降低生育或安養成本,幫助工作人口撫養照顧,減輕因高撫養比帶來的衝擊,因而將裁併學校改建為老人安養中心,絕對是政府未來施政重點,讓國民未來能老有所養、有所終,不被高價的私人安養中心綁架,不要到處可見孤苦無依的獨居老人、街頭老遊民。
ROY(台北市/社會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