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 死去原知萬事空

羅秀美 |2011.08.22
11811觀看次
字級

「死去原知萬事空」,語出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陸游(1125-1210)為南宋詩人之冠,其現存詩作為歷朝詩人最多者。陸游於襁褓中即隨家人顛沛流離,乃從小立志殺金兵以救國。十二歲能詩文,學劍並鑽研兵書。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為幕僚,軍旅生活使陸游的襟抱為之一開,寫出許多愛國詩篇。

雖滿懷報國赤誠,但因朝廷只求苟安,使他的復國壯志未得伸展。之後歷經多次仕途浮沉,1190年後長期閒居山陰老家。1209年的年尾,85歲仍未見中原收復的陸游,抱恨辭世。此詩便是死前所作之名篇,也是最能表彰陸游精神的代表作。

晚年蟄居家鄉到逝世這段期間,陸游早因宦海浮沉而飽經憂患。年事已高的他,詩風多已轉為清麗淡遠,或發抒人生之蒼涼感觸。因此,臨終之際,特別寫詩囑咐兒子,說明自己對人生與死亡的看法:「死去原知萬事空」,到了死去之際,終於明白人生在世的一切都是虛空的,然而祖國山河的統一卻是他念茲在茲的大事。因此他特別要兒子記得到了宋軍收復北方的那天,一定要在祭祖時,把勝利的消息告訴已逝的自己。詩之悲壯,令人動容。

死亡的課題向為人們所關注,但人們卻也往往無法參透死亡這項課題,只能想像它大概是一切終歸虛無的境況。而如何面對死亡,更是人生一大難題。由此詩可見,陸游因家國「大我」之未見收復而耿耿於懷,難以放下,至臨終仍心念繫之。

雖然,陸游明知死亡之後人生的一切都歸於空無,並沒有太多可執著的。然而,陸游卻仍心繫於山河之破碎,可見其真情至性。也正因如此,此詩乃呈露了他一生的愛國情懷,成為名詩。

是以,「死去原知萬事空」雖然說明了陸游對人生已然淡定灑脫的態度,但他仍有無法超脫的——家國之情縈繞一生,此詩訴說的正是他這股難以至死方休的大我情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