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國一百年,像是站在時代的山頭,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各式慶祝活動轉眼已去掉大半,台北國際設計大展是尾聲中的重頭戲,九月要在台北盛大登場。
每一個設計都來自獨特的思維,和純粹的工藝相比,它是美的深層實踐,看來簡單,好似瞬間的靈感迸發,其實,每一個簡單背後都不尋常。
最近參加多場國際設計大展的系列暖身活動,結束後總習慣坐在各式場地靜思今昔設計概念的迥異,尤其是具規模的知名飯店,有的令人驚嘆,有的叫人唏噓,感嘆起伏間,更感覺美感改變世界的力量。
建築規畫、空間設計,這是個多元時代的使命!在成長途中,對飯店的觀感分三個階段,二十歲以前仰望華國、美琪、希爾頓的巨大建築,總想像自己那一天也可在厚地毯上,慵懶的加入茶舞的旋轉行列,那時台北的國際飯店集中在西區,是心目中輝煌的聖地。
到了四十歲,時光層疊交錯,凱悅與晶華等連鎖國際品牌陸續進駐台灣,空間被打造得更明亮寬敞,逼得傳統小型飯店一一歇業,過去嚮往的厚地毯、暈黃燈光、多彩壁飾、高腳椅……隨著歲月更替,變得有些落伍老舊。
室內設計本是跟著時尚走,一旦不是站在趨勢上,就特別灰暗無趣,這正是流行最殘酷而令人無可奈何的地方。
到了建國百年的當下,不得了,飯店設計展現出強大的創意能量,台北是首善之都,幾家新興飯店超越出心靈與視覺的極度饗宴,其成果驅動消費群突破思維邊界,升起無限幻象。最愛鄰近市政府的W,幾度在那優雅又先進的空間喝過下午茶後,以至於,再受邀去開幕超過十年的飯店用餐,不由得被那沉舊的思維嚇到。
一般住家,稍做調整,新舊的拉鋸並不明顯,公共社交場合卻如此不留情的任令歷史顯現老舊。迎接國際設計展,新的美,舊的沉……更是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