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應用美系主任陳國珍說,今年畢業展精工組同學的作品都非常活潑,也很能掌握人與器物之間的密切關係,在呈現作品美感的同時,更解決了使用者在實際生活中面對的大大小小的問題。
例如把布袋戲偶尺寸縮小及精緻化,便於攜帶出國向人介紹;或者把防身用品藏在精美的飾品中,實用及裝飾兩相宜。童年的快樂記憶能融進項鍊裡,作為自己成年的禮物;而不能實際養寵物的遺憾,也可以透過飾品的形象化得到情感的補償。
更可貴的是,每一件作品的完成度都很高,也都符合未來進入市場的可能性,達成產學結合的理念及目標,展現了同學未來的競爭力。

浮生戲
創作者:林孟祈
創作理念:
「浮生戲」是一組以台灣傳統布袋戲作為發想的指上戲偶。
本作品取自《三國演義》的角色,參考傳統戲偶衣帽冠飾創作。文生的官服與漢服搭配官帽,而多為「淨」角的武將則是顏色繽紛的戰袍與硬盔等等。
公仔的形象是為了推廣傳播的容易。設計時,再搭配指偶的功能,增加了可玩性和互動性。歷史典故賦予作品故事性,讓本作品成為具有收藏價值,並附有文化意涵與教育的文創產品。

女神之皇冠
創作者:陳柯穎
創作理念:
在許多印尼民族觀念裡,頭是身體最神聖的部分,而帽子不僅僅蓋著頭部,頭飾更能夠表示地位身分和階級,及代表著一種榮譽、驕傲和聲望。
希望籍此作品,結合現代帽子的功能與傳統頭飾,及使用傳統技法與當代形式,得到新的創作與表現方式,加強外國人對印尼文化的認知,讓人們了解、尊重並推廣印尼文化,更希望在工業化時代裡,提示人們對手工藝的喜愛與重視。

Missing pieces-friendship
創作者:房維寧
創作理念:
Missing pieces-friendship是一組供朋友間分享思念心情的草莓蛋糕項鍊。有著存放照片及小物品的功能,及拆解與組合的趣味性。
希望推出這樣的飾品,讓配戴者能無時無刻感受到一股有他人在身邊支持自己的力量,也讓飾品不再只有配戴的功能,而是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牽繫,互動與回憶。
「友情」以分享作為發想,以外型可愛的草莓蛋糕呈現。大蛋糕能夠被分解變成獨立飾品配戴,也可以結合為一體。就像朋友間,雖然無法時時刻刻聚在一起,可是當大家膩在一起時,是最甜蜜的時刻。
一直存在的禮物
always by my side
創作者:張譯蓁
創作理念:
以小木屋、蘑菇房子與城堡呈現家的形象,作為一個父母與女兒之間甜美的連結記號。以手工打造的金屬珠寶盒結合飾品,珠寶盒本身也可配戴,同時有裝飾與收納的功能。
這份禮物讓父母提醒女兒,家是無論何時都可以回去的地方,也傳遞無限的祝福與愛。作品將與世界展望會透過義賣的方式合作,所得將捐助「寄養家庭計畫」,給失依的孩子一個暫時的家,分享這分一直存在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