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指考放榜顯示,學生「台大情結」更嚴重,有學者認為,台大資源拿太多才會獨霸,且非台灣之福,台大教務長蔣丙煌昨天強調,台大優秀,才能跟全球競爭,留住好人才,否則台灣好人才流失更嚴重,「台大努力是台灣之福。」
台大今年很多科系分數都提高,不少學生選校不選係,寧選台大,有學者認為,台大拿了太多資源,大家當然會選台大,其他學校卻大受影響,教育部也說要進一步了解後,再做政策與資源調整。
蔣丙煌表示,如此言論強調「平頭主義」,「過度簡化且扭曲,擔心社會被誤導。」蔣丙煌說,全球競爭激烈,台大是跟全球在比,台大能有今天,才能留住本國學生,否則人才流失會更嚴重。
蔣丙煌指出,中國大陸有二千多所大學,但大家念得出來的只有北大、清大等,不是很多。大學競爭全球化,要留住好學生,也要吸引好學生,但台灣限制多,綁手綁腳,令人憂心。
他指出,台大不只是經費多,教職員也努力,「他校拿這麼多,不見得有這樣的表現。」他進一步表示,台大一年拿頂大三十一億補助,總數最多,但以單位師生來看,台大並不是最多的。
清大教務長陳信文表示,大學生「選校不選系」,是因為學生、家長對台大之外的學校的優點不了解。台大名氣大,很多高中計算學生考上的學校,只算台大,該校到各高中巡迴宣傳時,高中甚至怕學生選清大棄台大,「因為會影響學校統計結果。」
陳信文指出,「學生了解後,選校系就不同,該校研究所很多招得比台大好。」為讓家長和學生更認識清大,該校除到高中宣傳,今年更與縣市政府合辦清華講座,目前已與高雄市政府簽約。如此做法,除了回饋社會外,也要讓家長了解,清大有很多好老師。
台師大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王如哲認為,有好大學能跟全球競爭是好的,但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是只靠一、兩所大學來培養,學生集中到台大,對社會絕非好事。
王如哲說,很多學校拿不到五年五百億等競爭性經費,學費又無法調整,資源少台大很多,可跟世界競爭的台大應該找外部資源。由於學生家境好的多,只要給弱勢生補助,學費可收現在的三、四倍,不要完全靠政府補助,將這些資源讓給其他學校,可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