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在電影《真善美》中,描述擅長歌唱的馮德拉家族;在德國,有一個「三百年來出產五十二個音樂家」的巴赫家族;在台灣,則有一個五代九十位音樂家的「水車家族」。這個以音樂重新連結家族情感的「水車家族」,今晚將首次唱進國家音樂廳,要以合唱、鋼琴、弦樂、管樂全包的氣勢,讓觀眾分享家族情感融為一片的好默契,不少成員還特地從美加、日本、歐洲等地飛回。曾獲金曲獎宗教音樂類最佳演唱獎的男高音李文智,是家族第四代,他說家族音樂背景濃厚,源於外曾祖父李水車熱愛音樂,日子雖過得很清苦,卻總以歌聲與音樂、藝術作為生活後盾。
李水車女兒李末子回憶,每當颱風停電,大家就點蠟燭開始唱歌,從〈聖母頌〉到〈小夜曲〉,音樂就這樣代代相傳,雖然小時家裡窮,沒錢買樂器,等到下一代經濟狀況好轉,開始有能力讓後代學音樂,音樂的種子更愈散愈廣。
「水車家族」成員全是早期傳道人李水車後代,家族至今已五代、約兩百人,幾乎人人熱愛音樂、擁有好歌喉,還有二、三十人念音樂科班出身,現為音樂家或音樂教育家,如低音管演奏家郭宗恆(妻為長笛家劉慧謹)、鋼琴家郭宗愷等;目前合唱團則由第三代、第四代擔綱,鋼琴、弦樂、管樂也由自家人包辦。
為紀念李水車夫婦,家族從一九九四年首次舉行家族音樂會,他們發現,音樂會不但凸顯家族特色,更增加後代彼此認識機會,因而以李水車之名,成立台灣第一個家族合唱團,「能在音樂中相互認識,增進親族感情,是很好的社會教育!」
「這是個非常奇妙的家族!」家族第二代媳婦鍾佳純說,她成為家族一員後,發現家族藉音樂密切結合,例如掃墓完大家就一起唱詩歌,完全打破台灣俚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散了了」的情況。
「我平常當指揮都在罵人,到了這裡,換成我被罵。」家族第三代的郭宗愷笑說,家族內音樂專家太多,像是任教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授的姐姐郭淑慈、在東海音樂系教鋼琴的太太艾嘉蕙,還有眾多也學音樂的「糾察隊」、「助教」,大家都會互相指正,「根本輪不到我說話。」
昨天合唱團排練,年齡層廣含十三歲至七十五歲,還有家庭從第二代到第五代都到齊,郭宗恆表示,連早年移居日本、至今四代的成員都舉家返台,用日文拼音讓孩子跟著唱歌。
郭宗愷表示,這次除了演唱作曲家郭子究編寫〈李水車傳教師夫婦百年紀念歌〉之外,安可曲是爸爸郭子究的名曲〈回憶〉,大家將以多層次歌聲,唱出「記得當年楊柳青,長征別離時」的豐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