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各有各的天地,好不容易約齊了聚餐,歡度父親節兼為大兒子慶生;每個人都因為關心彼此,七嘴八舌的問東問西,好不熱鬧。但這麼開心的場面,卻差點被搞砸!
在和孩子聚餐時,我習慣給自己一個任務:隨時察言觀色,注意讓爸爸和孩子都能敞開心聊天,尤其孩子已經不住在家裡,總希望他們多說說近況和想法,儘量不要讓難得的相處機會,變成我們大人的說教時間 。
講到「說教」,我常想,難道這是為人父母者與生俱來的特質嗎?很多男人做了爸爸,年紀愈大就愈有威嚴,也就愈會教訓孩子;就像女人當了媽媽,似乎很自然的就會變嘮叨。我們的長輩大多如此,我只當那是傳統習慣,也就算了,年輕時還提醒自己:以後千萬不要做這樣的大人!沒想到自己做了父母,才發現「多用耳、少用嘴」,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做父母的擁有管教權,這是權利也是責任和義務,除了做好身教,我們該說的道理、該叮嚀孩子的就該說;但也應該學習說話的藝術,要講求方法,選對時間和場合來說。就算孩子自有主張、不接受父母的意見,也沒關係,至少大人都盡到「告知之義務」,孩子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我和外子彼此勉勵:避免做個愛說教、碎碎念的父母。
只不過,人的習性真難改喔!像今天的父親節聚餐,外子是主角,他一開心,很想「多說兩句」;當大兒子比比談到公司的管理現況,話才起個頭,職場經驗豐富的爸爸,馬上很帶勁的開始「批評指教」,完全沒有注意到壽星兒子嘴角的微笑曲線下滑。
我趕緊悄悄地碰一碰爸爸的大腿,意思是:「忍耐一下別說教,讓兒子好好把話講完,你再教他兩招也不遲啊!」
沒想到,我們這對結婚三十年的夫妻默契明顯失靈,個性一向溫和的他居然轉過臉,語氣很硬的問我:「幹嘛?什麼事?」氣氛即刻僵住。
這可不行,今天是要慶祝父親節,怎麼能讓男主角變臉?我趕緊笑笑說:「沒事,沒事,你不要那麼嚴肅嘛!」
小兒子樂樂很靈光,他立刻出聲打圓場:「爸,你不要擔心,哥哥很棒的,他會處理好公司的事啦!」
此時,哥哥也很上道的換個笑臉:「是啊,放心,我有事會來向你求救的。」一場小風波,就在兩個兒子你一言我一語中化解。
姑且不論爸爸是怎麼回事,事後我默默檢討著自己:是我太寵孩子、太在意孩子的感覺,而忽略了另一半?還是我根本就太多事,為何不讓他們父子自行去「衝撞」?我為什麼要那麼介意,不讓「訓話」、「說教」上餐桌……親愛的讀者,您說呢?
(本專欄隔周一見報)
★【黛媽咪幸福花園】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