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藥價黑洞」長期被認定是健保資源浪費項目之一,健保局今年透過調降藥價來回應民眾質疑。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認為,國內學名藥價格過高,才會使不合理藥價差情形惡化。督保盟建議,至少應降低學名藥給付至原廠給付的四至六成間,如此一年可為健保省下約八十四至一百九十九億元支出。
督保盟秘書長騰西華表示,原廠藥品過了專利期,其他藥廠就可生產學名藥。督保盟認為,成為學名藥普及後,醫院大宗購買應可壓低成本,給付也應壓低;以紐、澳、加、日或歐盟等國給付學名藥,都在原開發廠價格的四成左右,美國甚至在多元保險人制度下,部分僅給付一至二成,然而台灣的給付價格卻高達九成,使成本與售價間利差過大,惡化藥價差。
督保盟建議,健保局應降低學名藥的給付到原廠給付的四至六成間,以二○○三年為例,一年至少可為健保省下八十四至一百六十七點八八億支出;若以二○○六年藥費一千一百二十億元計算,則至少可省下九十九點五至一百九十九億元支出。
督保盟也質疑學名藥品質不如原廠藥,劑量須用得較原廠多才有效,影響健康。建議衛署建立抽查檢驗制度,品質符合要求者才給予給付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