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在監獄教寫作十四年的歐銀釧,讓桃園少年輔育院「少年天人菊寫作班」的學生,從生活取材,透過種菜體驗發揮想像力,近日出版令人感動的《在文字田裡耕種》,學生作品流露思母又想家情感。歐銀釧表示,輔育院的學生們曾經走錯路,現在在文字田裡耕種,每個文字都是一顆顆新種子,多麼值得驕傲。
「淚在右心室,淚在左心房,媽媽的聲音,在淚的中間,在心裡。」「求學時,我常轉學,常不知道該怎麼填寫家的地址。期望未來有個溫暖的家,好停靠我的記憶。」「媽媽就像一顆高麗菜,不論颳風、下雨,葉子會一層層的包圍著我,讓我感到溫暖、安心。」
寫作班老師歐銀釧表示,這些短文、新詩文字樸素,卻流露最原始的真情。「好幾次被文章感動到幾乎落淚。」義務主編錢嘉琪相信「寫作就是最好的自省和療癒」,透過單純不矯飾的文字,更容易讓人閱讀到最初的情感。
桃園少輔院九十七年成立少年天人菊寫作班,當年即與澎湖班合著《二○○八,在愛的時光》,義賣版稅十萬元捐贈台中家扶中心。隔年,桃園少輔院出版《一隻青蛙跳進教室裡》繪本書,該書並「成功外銷」到汶萊、新加坡,獲得超過十所華人學校採用為指定課外讀物,延伸寫作討論熱烈。
歐銀釧表示,台灣學生創作結局是「青蛙被家人找回,傷心哭泣,依依不捨離開教室裡的學生」,但是汶萊的那威小學學生卻想出「天空數不清的星星都靠過來安慰青蛙,每顆星星都要和牠做朋友,一閃一閃的星星讓青蛙覺得溫馨」的不同結局。
寫作結合生活 從種菜著手
「有些書像大白鯊,一不小心就會被吃掉。」「開始閱讀時,不知道為什麼,字都跳走了。就算它不跳走,我也想逃走!因為書是我的強效催眠曲。」歐銀釧強調,多數才藝班學生曾經輟學,不愛讀書,更別提筆寫字,因此很多學生也笑說「起初提筆真的比拿刀還沉重又難過」。
「寫作內容能與生活結合」,歐銀釧發現學生對種菜很有心得,因此鼓勵他們試著用文字寫下來,在課堂朗誦,學生一邊在田裡種菜,一邊在文字田裡耕種,為了多認識一些字,開始翻字典、看書籍,創作更多元,歐銀釧開心的說「這就是善的循環」。
收成結頭菜的阿翔寫著:「涼拌結頭菜,清涼、刺辣的口感,滋味無窮。醬油、辣椒、蒜苗,一同伴奏出結頭菜音符的美妙樂章,這是結頭菜的音樂會。」巡菜園的阿成還向蔬菜說:「要好好長大,不要吵架,要相親相愛喔!」菜雖然沒有回答,「可是,它們愈長愈高,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