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檢測胎兒有無唐氏症,有新方法。桃園壢新醫院引進「胎兒頸部透明帶」技術,可有效提早至十一周期,檢測胎兒是否罹患唐氏症。醫師說,配合高階超音波還能研判罹患先天心臟病機率。
壢新醫院表示,過去唐氏症篩檢都在妊娠第十六至二十周(第二期),準確率約六成,孕婦要承受的心理壓力較大。婦產科醫師蕭慶華指出,使用新篩檢法,每年約可省下政府三至五億元預期醫療支付成本,也能減少偽陽性情形,減低醫師與孕婦心理壓力,若再配合高階超音波技術,還可研判胎兒罹患先天心臟病的機率。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FMF)日前在壢新醫院,舉辦「胎兒頸部透明帶」國際認證課程與實務操作。院方表示,胎兒後頸部有一塊透明層組織,一般稱為透明帶,經由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唐氏症,準確率可達九成以上,較傳統的母血篩檢高出三成。
壢新醫院表示,胎兒頸部透明帶理論與實務,已由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英國部分醫院推廣。這項理論結合生化檢驗,唐氏症篩檢提前至妊娠十一至十三周,透過超音波與抽血檢查,可檢出胎兒頸部透明帶是否偏厚,以及鼻樑骨發育是否有缺損、發育不良等情況,藉此區別是否為高危險群。
歐美部分國家去年開始推廣新的唐氏症篩檢方法,蕭慶華表示,國內目前只有少數醫院能做新一代篩檢。中華民國周期醫學會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計畫成立「台灣胎兒基金會」,希望藉此讓國內產婦更了解唐氏症新篩檢法,以減少國內唐氏兒人數,降低家庭與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