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區的繽紛運河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市區,運河交錯,為這座城市編織出一幅美麗的圖案。
最初,運河所扮演的角色是護城河。到了十七世紀,荷蘭商業蓬勃發展,大運河便成為主要的交通路線。
阿姆斯特丹的土質鬆軟,一般建築物底下,都會打下樁柱,而地下水決定了樁柱的穩定性,運河便扮演了平衡的角色。
舒適船屋設備現代
隱藏在橋下的壓縮機,擔負起調節水位和排汙除臭的重責,因此,運河終年水位穩定,清麗怡人。
有些運河沿岸,會出現船屋的蹤影,這些箱形的船屋,外觀看似狹窄老舊,內部設備可是十足現代化,電視、抽水馬桶一應俱全,稱得上是舒適的住宅。
船屋是市政府登記合格的住宅,須繳水稅代替地稅,而且有門牌可供通郵。
船屋底部除了用混凝土固定外,還用鋼索拴在岸邊,以確保穩定不搖晃。
櫥窗展現生活品味
這天,來到約旦(Jardin)區遊覽,法文的Jardin是花園的意思。這裡的街巷大都以花草命名,如金盞花街、野薔薇街等。小小的巷弄,寧靜閒適,花木扶疏,堪稱是阿姆斯特丹的後花園。
各家的大面玻璃窗台上,擺置了各種裝飾品,有家桌上擺著一組前衛小雕塑,有的蕾絲窗簾下方放了幾個特殊的人偶,更有白瓷貓偶旁赫然依偎著一隻活生生的大黑貓。好似在開設計展覽,每家用盡巧思,展現出不同的生活品味,穿梭其間,樂趣連連。
河岸鐘聲寧靜致遠
出了巷子,來到運河邊,站在小橋上,橋上花朵鮮艷,岸邊林木蒼翠,幾葉船屋靜靜倚靠在河岸,河面波平如鏡,河水則引領著人的視線延伸至蒼穹處。遠方的教堂,隱隱傳來祥和的鐘聲。
約旦區的一條小運河,寧靜悠閒,花草繽紛。讓我認識了荷蘭人真是個愛美又懂得享受美的民族。啊,河水引領著人的視線延伸至蒼穹處。
風車村─徜徉田園風光
一早,從旅館搭4路電車到中央車站。
昨晚雖然答應過外子,獨自一人儘量不要跑到遠處,但是看到前方公車總站的各路公車正啟動待發,內心蠢蠢欲動的探險因子,瞬間被撩撥起來。
找到綠色91號公車,向司機確認是前往風車村─桑司安斯(Zaanse Schans),花二點五歐元買好票,找個視野好的位子坐定,興奮地想像起風車的種種姿態。
田園風光舒緩慢活
車子駛離市區,向郊外行去,經過河堤,偶爾在小鎮停靠,路是愈走愈偏僻,內心開始有些不安,幸好車上另有七、八位乘客,減低了我的不安全感。
車行約五十分鐘後,終於來到風車村。
下得車來,哇,這一片綺麗風光,怎一個寧靜說得清?
大運河邊,錯落有致地挺立著幾座風車,順著微風,緩緩轉動;牧場上,牛隻或立或臥,悠閒吃草;羊群咩咩叫、公雞喔喔啼,好一幅悠閒的田園風光。
風車身影走入歷史
荷蘭是個低地國,有大半土地是從大海討來的。十六世紀時,他們利用風車將沼澤的水抽出排進運河,再流入大海或水庫,因此,風車扮演了滄海變良田的重要角色。
全盛時期,荷蘭境內的風車,可以說不計其數,無所不在。後來被蒸汽動力和柴油引擎所取代,風車的功能逐漸走入歷史,目前只留下九百多座,大多成為觀光景點,給遊客留下與大海爭地的英雄形象。
多元遊露天博物館
清風微微,徜徉在河堤邊上,與風車共徘徊,和牛隻同悠閒,啊,恍如走入了王維的〈渭川田家〉裡,置身在寧靜祥和的田園風光裡。
其實,這裡是個露天的荷蘭文化博物館,除了風車,還有鐘表博物館、烘焙博物館、乳酪農場和木鞋廠等等,只因為風車太顯眼,所以被稱為風車村。
遊客漸漸增多,一車一車地蜂擁進來,笑鬧聲戳破了原有的安詳氛圍。
我收起相機,走向公車站。風車村的一段閒逸晨光,已然被收藏在小小的一片記憶卡裡。
附註:〈渭川田家〉 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海牙賞畫遊
海牙,因國際法庭而聞名於世,也是荷蘭國會和皇家居室的所在地,是荷蘭的政治文化中心,為數眾多的博物館,更突顯出它豐厚的文化內涵。
為了欣賞維梅爾(Tohannes Vermeer )的兩幅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和《台夫特風景》,這天,與外子特地從阿姆斯特丹搭火車至海牙,在海牙中央車站下車,改搭16路公車到國會大廈站。
鎮館之寶稀世珍品
下了車,宏偉的國會大廈展現在眼前,依傍著一方大水池,池裡一處土堆上樹木蒼翠,噴泉歡唱,水面睡蓮朵朵,浮萍成片,橋邊花台上,天竺葵紅豔迎人,哦,好一幅如印象畫般的風景。
珍藏這兩幅畫的矛利帝斯博物館,就在國會大廈後方。這棟建於西元一六四○年原本是矛利帝斯爵士的房子,於一八二二年成為皇室收藏品對外開放的博物館,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三層樓建築,主要收藏十五至十八世紀法蘭德斯及荷蘭派的名家作品,其中十七世紀荷蘭繪畫大師維梅爾和林布蘭的幾幅名作,更是它的鎮館之寶。
維梅爾畫出故鄉美
我們直奔三樓左邊展間,維梅爾的那兩幅經典名作就掛在那裡。《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篇幅不大,畫中少女淡淡的回眸一笑,若有所思的清純模樣,引人疼憐;《台夫特風景》畫面呈現出小小的港灣邊,屋舍錯落有致,船隻停泊,行人悠閒,維梅爾畫出故鄉寧靜祥和的景致。
維梅爾出生於荷蘭台夫特,生平少為人知,屬於少產畫家,留下的畫作只有三十多幅。在阿姆斯特丹的國立美術館收藏有他的兩幅巨作《讀信的藍衣少婦》和《倒牛奶的女僕》,大師擅長描繪荷蘭的日常家居生活,平凡的場景,如廚房、起居室,在他筆下卻營造出神聖永恆的氛圍。
生前默默無聞,直到十九世紀末,才受到藝術界的肯定。
林布蘭名作真精采
三樓另一邊連著幾間展室有林布蘭的幾幅精采畫作,如《杜普醫生的解剖課》、《晚年的自畫像》等等。一間迷你型美術館,竟然收藏了這麼多的大師名作,真是令人驚嘆。
從國會大廈搭一站電車前往梅斯達全景博物館,只為了欣賞荷蘭境內最大的一幅畫──《梅斯達全景畫》,十九世紀畫家梅斯達將海牙近郊的席凡尼根海景呈現在畫布上,長一二○公尺,高十四公尺,以三六○度方式包圍著觀賞者,每一個角度都可欣賞到不同的景觀,是一次難得的賞畫經驗。
一趟海牙之旅,既品畫又賞景,豐收滿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