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一句回應蕉農的「怎麼沒有早點講」,被誇大渲染,意外把農產品產地價格偏低,穀(菜、果)賤傷農的老問題掀了出來,馬總統為回應民意,近日來四處造訪農村、拜訪農民,了解產地狀況。
馬總統到屏東了解產銷狀況時,有農民向他陳情,懷疑農產公司、水果市場拍賣員與承銷商勾結,故意壓低瓜果價格,涉嫌剝削農民,他立即指示農委會嚴辦,而屏東、台北地檢署也分案調查。
農業問題能再度成為媒體、社會及政府、司法單位關切的焦點,是好事一樁,希望政府真能正視農業產銷的問題,積極著手處理,司法單位能扮演啄木鳥,啄出所有農業(米、菜、果)蟲,徹底掃除農業病蟲害。
穀賤傷農是老問題了,癥結不外乎產量過剩時,盤商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向農民收購,造成農民入不敷出,而盤商將低價收購的農產品,賣到零售市場時,卻依然以平常價格販售,消費者也沒能享受到低價的好康,結果產消兩端都吃虧,只有中間端吃飽飽。
國父在《三民主義》談到農業的產銷問題,提出由政府主導的「合作社」制度,也就是由政府建構農產的物流系統,穀賤時可補貼收購,價高時也能由政府調節吸收,一來可穩定零售物價,二來照顧農業與農民。
然而,多年來每次穀賤傷農問題搬上檯面時,政府解決辦法不外鼓勵民眾多消費,就是安排外銷、錯開產期,分散種植等,但不管那個政黨執政,都沒處理盤商壟斷的問題,結果套利米蟲、菜蟲及果蟲活得好好的,倒楣的是百姓與農民。
也許是政府多年來的無作為,讓一些有志之士集結打造農業市集,在特定地點與時間,讓農民販售自己的產品,杜絕盤商剝削,消費者可買便宜好貨,農家也能賺得多一些。
如果這些農業害蟲的政商勢力龐大,政府恐大動作剷除會有後遺症,現階段可在各地推動產地直銷農業市集,並強化農產品物流通路,逐步減弱農產盤商壟斷市場價格的問題。
然後,再由國家接管農產品的物流通路、訂定農糧價格(量少價高時部分由政府吸收,量大價低由政府補貼農民),才能真正穩定物價,不被農產的量產或滯產影響,根本解決農產品產銷問題。
畢竟農業占GDP並不高(農林漁牧總共約百分之三),由政府編列預算調節價格,會不會太過龐大,而且若透過平抑物價照顧農業,也不用一再調高老農津貼,更不用擔心沒有年輕人務農,可謂一舉多得,就看政府有沒有決心了。
任謙(台北市/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