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軼事】四明尊者 製懺高手

文/覺勤 圖/宗原 |2011.07.14
5966觀看次
字級

知禮大師,北宋僧( 960~1028 年),俗姓金,四明(浙江鄞縣)人。七歲喪母,遂依汴京太平興國寺洪選法師出家。十五歲受具足戒,專究律典。二十歲依止寶雲寺義通法師,修學天台教觀,未久,名撼四方。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進駐四明山保恩院;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保恩院重建,敕額「延慶寺」,賜知禮德號為「法智大師」。師於此專事講懺三十餘年,僧俗弟子遍於東南,後譽稱「四明尊者」。

知禮大師一生除力興天台教義外,更讓人稱道的是他精研、禮拜懺法,而且靈驗甚多。一年,明州發生大旱,知禮大師和慈雲懺主遵式法師,相邀同修《金光明》懺法,並發願祝禱:「行懺光明,祈雨求福。三日無應,當燃一指」,第三天果真大雨傾盆。知禮大師為了鞏固成效,又會同十僧同修《大悲懺》,並撰《大悲懺法》,因此在禮拜大悲懺儀軌前有一句:「一心頂禮闡天台教觀四明尊者法智大師」,就是感念他的濟世愛民。

大師因自持光明懺、法華懺、彌陀懺等懺法有感,著有《大悲懺儀》 與《金光明最勝懺法》。天禧五年真宗敕命為朝廷修《法華懺》又作《修懺要旨》。並於祥符六年建立念佛施戒會,結集萬人共組蓮社,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同時完成了指引歸向極樂淨土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妙宗鈔》。

大師於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 ),正月元旦,啟建《金光明懺》七天,第五天突然召集大眾,說法畢,面對佛像,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數百聲後,端坐安詳往生。大師一生致力天台教觀、著述講懺,最後導歸極樂,後世尊為「天台第十七祖」。傳世著作還有《光明玄義拾遺記》、《光明文句》、《融心解》、《明一心三觀》、《顯四淨土之義》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