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館展52作品 見證歷史變遷

郭士榛 |2011.07.13
898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國立台灣美術館即日起至明年三月三十一日,推出「畫家風景.國民風景—百年台灣行旅」展,希望觀眾在藝術作品中看見台灣,開啟對於台灣美好風光的共同記憶,以及對這塊土地更深層的省思。

策展人薛燕玲指出,依循台灣美術史的發展脈絡,從一萬多件館藏中,篩選出五十七位藝術家、五十二組作品,展現十七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的台灣風景畫。

薛燕玲表示,展覽分為五大主題,「政治主權寓示」是從荷西時期的海圖、地圖出發,展出清朝〈平定台灣戰圖〉、〈台灣八景〉,及日治時代的〈台灣神社〉、〈台灣總督府〉等,描繪出當年的統治語言與主權象徵。

「山川之美再現」以日治到戰後的創作為主,作品有楊三郎的〈玉山〉、廖繼春的〈日月潭〉等。薛燕玲說,六○年代交通開放,觀光興起,畫家作畫更接近山川秀麗創作出好作品。

「生活景象記憶」則是探討風景創作中記憶的凝聚;「本土主題認同」以日治時期地方色彩、戰後戒嚴時期鄉土寫實主義與解嚴後台灣本土意識興起等三階段的作品,代表畫作包括陳澄波的〈淡水風景〉、席德進的〈屋〉、〈風景〉和謝明錩的〈鄉愁〉等。

「土地環境關懷」談台灣土地浩劫,藝術家轉向對人為造成風景黑暗面的質問。畫作有劉其偉的〈憤怒的蘭嶼〉、倪再沁的〈從世紀末到世紀初〉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