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報導】減碳概念,在彰化縣埔鹽鄉大有社區徹底實踐。鑑於燒製竹炭會產生溫室氣體,大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素秋在學者張子見的建議下,採用燜燒的方式製成生物炭,燃燒的素材則是收集社區內廢棄的枝幹、草、葉等,並將燃燒產生的甲烷回收利用。
社區內低碳的概念甚至推展到對弱勢、老年人的關懷,社區居民共耕、共食,提供集中用餐服務,而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也服務到家,除了送餐以外也順道訪視。
由社區義工一起栽培的無毒糯米,這兩天就要收成。不用化學肥料、不施灑農藥,飼養鴨子在田間吃害蟲,鴨子走踏,也抑制雜草生長。而社區所製的生物炭則有改善水質、調整酸鹼值的效用,用於農業栽培有助於強化根系,避免倒伏。
吳素秋說,今年第一年,預計比慣行農法少四成收成,約是五千台斤,規畫採產地直銷,目前向水保局爭取於八月中旬舉辦無毒糯米的促銷活動,其銷售所得將由社區發展協會用作社區供餐等調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