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對於修佛有很大的障礙,所以普賢菩薩提出:「隨喜功德」。
隨喜,是指看到別人的善行、善事,能夠生歡喜心,並盡心盡力促成他、幫助他,就是儒家所謂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如果我們自己能力不夠,無法幫忙,我們以歡喜心讚歎,那也是隨喜功德。隨喜,不僅是不嫉妒,還要發心成就,並且盡心盡力幫人,才是真正隨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幫忙,仍然不是真正的隨喜。要知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能歡喜容忍別人超過自己,那隨喜的功德就殊勝了。
中國自古的教學,都是希望下一代的成就超過自己,如果不能超越,那教育就失敗。不像現在人,有嫉妒、障礙心,唯恐別人超過自己。教導別人,自己也要留一手,不肯盡心教授,這叫吝法。吝法,得愚癡的果報;吝財,得貧窮果報。
中國皇帝的官帽,上面是平的,表示心要平等。做官的戴官帽叫:進賢冠。官帽是表法的,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類似兩層樓梯,前低:代表自己,後高:代表後人;做大臣的念茲在茲的,都希望後人能夠高過自己。無論在德行、學問、能力,乃至於生活水平上,都要不斷求進步,不斷提升。
現在小孩的教育偏重科技,而他們所處的社會愈來愈複雜。所以要度化他們,人心要愈來愈清淨、智慧要愈來愈多高、德性愈來愈厚,才能夠迎接新一代的時代和時機。因此,「隨喜功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