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你要成佛?還是當菩薩?

陳彥宏 |2011.06.30
1231觀看次
字級

一日晚間,小女兒突然停下遊戲,很認真的問我:「爸爸,你以後要當佛還是要當菩薩?」我回答:「這題很難!」女兒看著我,很有自信的接著說:「我要當佛!」然後調頭繼續玩她的遊戲,好像我要當佛還是當菩薩已經不再是她的問題了。

是的,小女兒直下承擔的說她要當佛,然後歡喜自在的繼續他的生活,留下一個愣在那邊千思萬慮不敢承擔的笨爸爸,把這個問題放在腦中盤旋盤旋復盤旋!

今天整理電腦檔案,看到這個九年前寫本報「小女兒的智慧專欄」的一篇未完成文章的話頭時,感觸好深好深。

「是成佛?還是繼續當菩薩?」如今重行思考,一樣是在腦中盤旋盤旋復盤旋……

《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兩位國王,一位是發願成佛,永度罪苦眾生的一切智成就如來;一位是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終未願成佛的地藏菩薩。

其實,不論是早成佛道救度眾生,抑或是度盡眾生方成佛道,兩位國王的目標都出於諸佛菩薩不同的悲願,都是在救拔罪苦眾生。而且,所謂菩薩道者,即是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薩道的圓滿之時,也就成佛道。

那麼成佛與成菩薩的差別,也就像「山自高兮水自深」一樣,個人信念不同,何勞我們凡夫計較說長論短。

《百喻經.入海取沉水喻》中云:「昔有長者子,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甚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值。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無量方便,勤行精進,仰求佛果。以其難得,便生退心。不如發心,求聲聞果,速斷生死,作阿羅漢。」

世間有很多事,是要像《百喻經.入海取沉水喻》中守著沉木,有如姜太公釣魚一般,靜靜的等候知音。耐不住寂寞的,就把沉木燒為炭,賤價賣掉就好。或有云曰,不是沉木也不是炭,是敝帚自珍吧!如果是這樣,那何勞當初「入海取沉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不若山上取些雜木燒成炭即可,不是嗎?

從《華嚴經》談到的「初發心」,到《大乘起信論》談到的「信成就發心」、「解行發心」、「證發心」,再回到《華嚴經》「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想了想,堅持信念,把握當下,認真的修行就好!

至於那度不盡的眾生,還是得慢慢的去度;又至於那沒人買的沉木,還是不好拿去燒成炭的!再至於要成佛還是當菩薩的問題,似乎還是要回歸,老實認真修行的基本功,讓自己早日從業力受生晉升到願力受生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