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再現劇團今年七月推出的「二○一一地下劇會—被遺忘的角落」,將引領觀眾一起進入微型展演空間。已是第四度舉辦的「地下劇會」,是再現劇團的年度重點計畫之一,旨在推廣迷你而精緻的「平民藝文聯展」,開啟新生代藝術創作者揮灑作品的重要平台。
「被遺忘的角落」有別於傳統定時定點開演的舞台劇,而使用單一空間複合式—「平日展覽、周末演出」的經營概念,接續發想「複合式主題劇場」的新嘗試。在這個的角落裡,共有十個以「歷史—空間—自己」為題的藝術作品,形式涵蓋裝置、攝影、物件詩算命、錄像、塗畫、行為、音樂、戲劇,集結於三十坪大小的地下室裡各自表述、相互呼應。包括張螏米的《真的要格式化嗎?》(戲劇);羅皓名的《日常抑鬱》(行為、音樂);張以沁的「SWEEP IT UNDER」(裝置);陳俞任的〈齊人〉(物件詩、算命占卜)等。
「被遺忘的角落」將於七月十三日至七月二十四日間,在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四十三號B1再現劇團自營的地下藝文空間「藝術工場」進行展演,在此隨處皆是「角落」的地下空間特性,呈現出創作者生命經驗裡關於這個國家、這塊土地的被遺忘的人、事、物。
二○一一地下劇會製作人王永宏表示,選擇用「被遺忘的角落」為策展主題,除配合「藝術工場」特殊的地下建築體外,也因適逢建國百年,各種記憶符號被包裝成表象的亮麗慶典,卻剔除那些藏於國家歷史背後的隱誨不堪。於是從「被遺忘的角落」命題出發來呼應建國百年,除了談到面對歷史,同時也是為了找尋更為真實的自我定位,才能往更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