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嶼國小老師翁淑娥,是這次校際交流的靈魂人物之一,自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現改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畢業,先在新北市代課、累積經驗後自願選擇澎湖的招考,到迷你小學花嶼任教,在當地擔任教職近一年,她是學校最多學生的班導師||三個人的小二班!
一開始,她認為學生愈少愈好,如此老師可以放更多心力,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幫助,卻沒這麼理想,原來人多的時候,家長認為競爭大,會安排子女上補習班,在家也會督促課業,可是在花嶼國小,稍有技能的人都到台灣本島就業,留下來的人多要繼承漁業。在整體結構上,鼓勵孩子讀書,成為老師必須一肩挑起的重擔。
好在她特別喜歡設計課程,花嶼國小的孩子很單純,有人願意教,他們就願意學,「每當孩子因我的課程而吸收,我就感到滿足。」她欣慰的說。
而讓山上孩子與離島孩子交流,是她一直想嘗試的,因為澎湖沒有山,最高的土丘才五十三公尺,也少有樹木,雖然花嶼是離島,四面環海,卻沒有河流、小溪,小朋友常常聽完課本上教的地理環境,回頭就忘了;此外,小朋友個性內向,不大敢和陌生人互動,她認為可能是外界刺激太少的緣故。
去年聖誕節,她和山學團同期的好友黃佩涵商量兩校互換卡片和禮物,後來意識到,一個山、一個海,兩校有共通點:外界刺激少、又比較封閉,如果能互動,或許會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所以慫恿幾個好友出資為孩子辦活動。
「自從新小來參訪,我們的小朋友變了很多,在他們準備搭船離開時,班上小朋友還向我們提議去歡送!他們從來不會這麼主動。」當孩子從內向變外向,從不敢介紹自己到可以當小老師,傳授釣魚技巧,敢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是身為老師最感開心的。明年花嶼國小的小朋友打算也到山上去玩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