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國小到鎮上的車程至少要兩個小時,周末比較有可能下山,卻也不是都能離開,所以孩子與外界的接觸很少。」為了讓小朋友成長,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代課老師黃佩涵煞費苦心,所幸,這次和花嶼國小的合作很成功。
黃佩涵不是教育系畢業,高雄出生的她,只因為念書時參與過山地服務學習團隊,在新竹後山陪伴孩子四年,發現像山學團這樣的義工組織不少,然而,義工到山上,也許看到原住民的現況,有些體悟,但對部落來說,改善環境的效益不高,因此有股衝動想在當地長期扎根,畢業後即到山上當代課老師。
這次和翁淑娥、朱俐珊等人計畫讓山上的孩子體會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要新光國小的孩子把握住學習到的東西,介紹自己,例如泰雅母語、扯鈴、歌唱、射箭,由小朋友當主體,可以更認同母語文化和家鄉。
她認為,山上這幾年在社福團體的協助下,資源還算充足,只是部落和任何偏鄉學校一樣,存在結構性的教育問題,小朋友離開學校,學習就中斷,家中沒有人可以督促學習,老師只能希求資源不要斷,但結構問題仍是個無解的難題。改變環境,仍得靠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