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在都薩羅城的善德山上訪得遍行聖者後,繼續南行參訪廣大國中的鬻香長者。
鬻香長者,名優羅華,善調香,並知一切諸香和一切香之出處。優羅華長者舉出人間的象藏香、摩羅耶山的牛頭栴檀香、海中的無能勝香、阿那婆達多池邊的蓮華藏沉水香、雪山的阿盧那香、須夜摩天的淨藏香、兜率天中的先陀婆香等,以及眾香的功德莊嚴。

善財童子在廣大國優羅華長者處,得調和香法門,《文殊指南圖讚》有偈頌云:
優羅華向日開,滿天風味入靈台;
雪山牛首皆收到,象藏龍宮盡採來。
一炷普熏成雨露,十方騰瑞起風雷;
吾家不用調和法,也自馨香遍九垓。
〈慈容二十二現〉偈語與版畫皆未依善財童子參訪優羅華長者為要,此處偈語作者是宋代道顏禪師(一○九四-一一六四),初參圓悟,後於大慧宗臬處徹悟。
此偈是道顏禪師在《楞嚴經》卷六對觀音菩薩之讚頌,原偈:「三十二應不思議,十四無畏如流水;男子身中入定時,女子身中從定起。」收入在《禪宗頌古聯珠通集》、《楞嚴經疏解蒙鈔》等。
偈語中「三十二應不思議」,是說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順應世間萬象,所以示現三十二種形相,又稱為「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分別是:佛身、獨覺、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四天王、人王、長者、居士、宰官、波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天、龍、藥叉、乾闥婆、阿修羅等等。
「十四無畏如流水」,是指佛、菩薩具有無所怖畏,勇猛安穩之功德力,《楞嚴經》卷六記載觀世音菩薩以金剛三昧無作妙力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亦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文中所言,稱名解脫,離水、火、羅剎、刀杖、鬼國之害;離枷鎖、怨賊之難;離欲、離瞋、離痴等。
版畫亦未以偈語為創作內容,此處觀音以陽刻為表現,菩薩身著白衣,頭戴寶冠,單腳曲膝,膝下有一蓮花,宛若慈母端坐於岩上。菩薩右側岩上有經卷,左側有一童子,手持淨瓶,仙帶飄飄,嚴謹端莊立於菩薩身旁。
古德言,磐陀石上,如何瞻仰大士?
行者說,咄!切忌妄想!
真觀?淨觀?是相?非相?
原來是大海波心,無水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