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世間唯有妙蓮花

羅秀美 |2011.06.20
3585觀看次
字級

「世間唯有妙蓮花」語出王安石〈和詩贈女〉:「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憶家。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

詩人說道,想像妳在青熒的油燈下寫詩,身影映照在窗紗上;為父的我寄了《楞嚴經》給妳,希望妳藉此得以寬慰思家之情。如果妳能參透人生之聚散猶如幻夢的道理,妳便能在佛法的境地裡淡然自若了。

宋詩人王安石(1021-1086),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聰穎的他,好讀書且過目不忘。後入朝為官,矢志改革,頗受賞識,升任宰相。但他推行的變法受到部分人士反對而被罷相,從此退隱閒居。綜觀其一生,縱使曾叱風雲,但功名利祿的追求中,向來不乏刀光劍影,總也有該歇息之時。這首〈和詩贈女〉中所呈露的佛法深意,或與此心境有關。

因此,可以想見,做為一代大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文學家的王安石,何以寫下這首法意濃厚的詩作給他已出閣的女兒。

王安石之女頗具才情,出閣後因思念娘家親人,乃寄詩予父親以抒思家之情。

試想,王安石暫且擱下公文,在一爐檀香的青煙繚繞中,一邊想像著出閣遠方的愛女在青燈下書寫思家詩作的情景,一邊展讀愛女寄來的詩作。其詩中流露的思家之情,想必曾令王安石感到相當不忍。

一生經歷不少大風大浪的王安石,自然懂得愛女詩中這種無法排遣的思念。當下,他很自然地決定寄出《楞嚴經》給愛女閱讀。

在一卷蓮花處處的佛經裡,因思念娘家親人而於情感上備受煎熬的女兒,心情必能得到抒解。出閣遠方的事實既已無能改變,王安石便只能勸解她讀讀《楞嚴經》,至少在心領神會中得到些許平靜吧。

或許正因王安石已然了悟「諸緣如幻夢」的真義,乃知人間種種聚散與得失,正如一場幻夢。我們明知它是夢,卻依舊耽溺,不肯稍事醒轉。做人的無奈莫過於此,只能在蓮花開放的清淨世界裡尋求平和。在此境裡,不需追悔過往,不必計較過錯;在「蓮花彼岸」裡,徹底走過此岸者,有一天便能在月光下閒看朵朵蓮花隨意開放,此生之曼妙莫過於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